第4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郎、皇后之弟蕭璃總結他人的意見,並進一步獻策說:“北蕃夷俗,可賀敦(即可汗的皇后)知兵馬事。昔漢高祖解平城之圍,乃是闊氏之力,況義成以帝女為妻,必恃大國之援。若發一單使以告義成,假使無益,事亦無損。”一向專斷獨行的楊廣在窘迫中採納了眾大臣的建議,先“發使詣可敦諭旨飛”。24日,詔天下諸郡募兵勤王。於是,附近郡守縣令各來赴難。在各路勤王隊伍中,有太原李淵率領的兵馬,就連遠在江都的王世充,也“盡發江都人,將往赴難。在軍中,反首垢面,悲泣無度,曉夜不解甲,藉草而臥。”
楊廣還在城內親巡將士,當眾宣佈:“努力擊賊,苟能保全,凡在行陣,勿憂富貴,必不使有司弄刀筆破汝勳勞”。又下令“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大官以次增益”,又派使者往各營慰勞,相望於道。於是眾皆踴躍,晝夜拒戰,死傷甚眾。大業十一年(615)大軍從帝國的四面八方滾滾而來,突厥始畢可汗一時攻不下雁門郡城,當東都大隊勤王兵馬到達忻口(今山西忻縣),距雁門只有咫尺之遙時,遠在沙漠汗庭的可賀敦義成公主也見到楊廣的使者,派人謊報始畢“北邊有急”。九月15日始畢可汗率突厥鐵騎解圍而去。
突厥退走之後,楊廣派人出城偵察,確認不是突厥搞得計策時,果斷派出二千人的小隊騎兵追擊,抓獲了突厥二千餘人。突厥騎兵走路,楊廣安全了,18日,楊廣回洛陽的途中下詔赦免太原、雁門郡死罪以下犯人。(未完待續。。)
第八十三章 和親公主
關於雁門之圍,在《舊唐書》上記載了十六歲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份功勞。說李世民曾向屯衛將軍雲定興獻策:“始畢敢圍天子,必以國家倉卒無援,我張軍容,令數十里旗幅相續,夜則鈕鼓相應,虜必謂救兵雲集,望塵而遁矣。不然,彼眾我寡,悉軍來戰,必不能支矣”。雲定興採納了李世民的建議,突厥侯騎察見滿山的軍旗,馳告始畢,“王師大至”,由是解圍而去。這裡的意思很是明顯說楊廣被圍在雁門是李世民用計讓始畢退走的,把這麼一大功勞往年竟十六歲的他臉上貼,明顯就是編寫史書的人往李世民臉上貼金。另外《舊唐書?蕭瑀傳》記:“突厥解圍而去,於後獲其諜人,雲:成公主遣使告急於始畢,稱北方有警,由是突厥解圍,蓋公主之助也。”天下之安危,繫於一婦人,多虧了義成公主。說到這個公主就不能不說她三十年的和親之路。
義成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啟民可汗,而啟民可汗早先娶過一位大隋的公主叫安義公主,義成公主嫁給啟民是因為安義公主死的早,這啟民可汗也就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娶了兩位中原公主的可汗。安義嫁給啟民時,突厥和大隋戰敗分裂成為東、西突厥,連年的戰事,使得安義公主隨著啟民可汗東奔西走,驚嚇過度,和親剛剛三年就客死草原。原本楊堅對啟民可汗可謂是“仁至義盡”,安義公主死了,啟民可汗害怕大隋追究安義公主的死因,出兵來討,越是這樣啟民可汗越是覺得對不住死去的安義公主,正要親自去長安請罪的時候,發生了高句麗進犯中原的戰事,他不但沒有因為大隋發生戰事竊喜不用再煩惱安義公主的死。反而更加堅定要親自到長安請罪。當東突厥的啟民可汗走到半路時,遇上大隋的送親隊伍,由於楊堅的交代,這一次啟民可汗被免去罪責,不需要請什麼罪了。啟民可汗考慮再三,最終決定用十分隆重的儀式迎回義成公主,並直接冊立為可敦(皇后)。
在北方少數民族看來,如果能夠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實際上也就得到了中原王朝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的支援。啟民可汗再次與隋和親後,很多部落紛紛向他歸附。
義成公主出嫁突厥度過10個春秋後。即大業五年(609年),啟民可汗染病而死,他的兒子咄吉繼立,是為始畢可汗。始畢可汗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