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太監道:“這可不好說,丞相奉三道聖旨,而不歸就如同謀反,別說丞相,和丞相一起留在建寧的各位士兵的家人恐怕也是難以倖免。”
“丞相!”一聽太監這麼說,大廳之中的所有人全都給諸葛亮跪了下來:“丞相,退兵吧!退兵吧!”
諸葛亮倒笑了:“李輝果然神通廣大,傳令,退兵!”
在一個小童的陪同之下,諸葛亮來到龐統的大營門口。眼看著馬上就要落山的太陽,問龐統道:“士元兄能否如實相告,你是如何知道我十天之內必回退兵?”
龐統呵呵一笑:“你真想知道?”
“難道我們陛下身邊有你們的人?還是你們用了別的什麼方法?”諸葛亮問道。
龐統搖搖頭:“孔明不用猜了,此事純屬巧合而已!你還是快走吧,你的身後那雙眼睛正盯著你!如果你還想守住你當年的選擇,那就立刻回成都,或許還能趕上漢中的最後一戰!”
“漢中!”諸葛亮先是一驚,接著也就釋然了:“李輝真的要對我們動手了,沒想到這麼快!漢中一失,益州四面是敵,蜀漢再無翻身之日!決不能讓李輝佔領漢中!”
匆忙趕回城中,諸葛亮看了一眼正從城頭走下來的那個太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黃皓!”黃皓面帶微笑,一臉的真誠。
諸葛亮點點頭:“陛下能派你來送聖旨,足見陛下對你的信任,我可醜話說在前,如果讓我發現你敢有擾亂國政的事情,我必要你的腦袋!”
黃皓急忙點頭,跪倒在地:“小人不敢,小人只知伺候陛下,絕不敢有僭越之心!”
諸葛亮退了。在劉封三道聖旨的催促下,梅奈何的退了。他這一退,蜀漢向西轉移,想要進入高原的計劃徹底被大亂。劉封指望他能頂住李輝,讓已經沒落的蜀漢再苟延殘喘下去。李輝當然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第四十四章 劍閣
漢中,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位於雍州西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這裡是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數百條大小河流,漢江東西橫貫,嘉陵江南北縱穿,米倉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區的部分河流。這位漢中平原的糧食生產奠定了基礎。高祖劉邦便是依託漢中的糧食,韜光養晦衝出三秦與項羽一決雌雄,建立大漢王朝。
熹平年間,五斗米道在漢中傳播。張魯在此建立持續達近三十年的政教合一的政權,由於其為入蜀門戶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南北交通要道,在劉備入蜀後很快成為曹丕和劉備激烈爭奪的地區。時至今日劉封依然不敢貿然放棄漢中。
李輝走的這條道並非一條捷徑,不但沒能繞開漢中四面的高山,擺在他面前的還有劍閣和葭萌關兩道坎。
劍閣乃是蜀地與漢中的唯一連線點,要想進入漢中,必須打通劍閣。劍閣山路難行,更有關口阻住去路。楊儀派遣大將廖化駐守,並遣散百姓,死守劍閣。
即便順利透過劍閣,還有葭萌關阻擋去路,葭萌關是通往漢中的唯一通道,山高關險,完全沒有翻越的可能。葭萌關位於一處大山的最高處,易守難攻。這裡可是漢中的最後屏障,楊儀派大將張翼率兵一萬駐守。
比起從北面的陽平關攻打,從南面要困難很多。曹丕動用數十萬人馬尚且不能共北面攻下漢中,李輝只有區區四萬人,要向連過兩座險關,再攻打漢中談何容易。
看著眼前巍峨聳立在高山之上的間隔,文丑伸出舌頭:“乖乖!這麼高!我看沒有十萬人,別想拿下此關!”
趙雲點點頭:“舉報蜀漢大將廖化率兵一萬在裡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