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院子不夠大吧?”張振祖四下打量了一番,說道:“後院你都種上了果樹,要不然倒是可以全部利用上。”

“因為釀酒需要純淨的山泉水,肯定是要在院子裡擴建的!”劉睿跑進屋裡拿出自己這幾天的規劃圖,拿給父親和幾個舅舅看,說道:“至於養豬場,我想在湖邊建起來,具體的方案是這樣的,……。”

劉睿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幾家在湖邊的土地和別人交換使用權,然後集中到一起食用。劉睿算了一下,所有的土地加起來至少有三十畝,足夠建設一個比較大的養豬場。當然了,前期養豬場的規模肯定不會很大,剩下的土地剛好可以用來種菜,綜合利用。

至於出面和其他村民置換土地使用權的事情,交給張振光去辦就可以了。按照張家在梁村的潛勢力以及威望,這點事情應該是不成問題。湖邊的沙地大多都是自留地和開荒出來的地塊,並不是責任田,哪怕是小小的改變了使用情況,也沒有什麼關係。

在場的人,包括劉家宏也都是第一次聽到劉睿完整的計劃,他們越聽越覺得可行性很好,對於劉睿的信心也逐漸建立起來了。

“睿兒的這個計劃好!”大學畢業的張振祖至少見過一些世面,點頭稱道:“這樣就可以把各家的資源集中到一塊使用,提高效率,這樣的話收益也會增加的。”

“這個辦法倒是好,不過事先大家得把賬目算清楚,免得以後鬧出糾紛。”張振光到底是村支書,想的問題比較透徹。

“大哥,都是親兄弟,就別那麼較真了吧?”張振耀在旁邊嘟囔了一句。

“你懂什麼?越是親兄弟越是要明算賬!先說斷後不亂!”張振光轉頭訓斥道:“你忘了竹坳村李家幾兄弟的事情了?”

別看張振耀也四十出頭了,但是面對自家老大,性格偏軟的他還是有點怕,老老實實地不吱聲了。

一聽大舅父的話,劉睿頓時覺得心裡敞亮多了,自己先前盤算的想法還怕不好意思開口呢,現在張振光主動就提出來了。

至於竹坳村的李家兄弟,就是因為合作創業,賬目混亂最後導致兄弟反目的典型案例,經常被附近的村民拿來當作反面教材。

“舅父,我是這樣打算的。”劉睿伸手把張振光拉回主題,繼續說道:“酒坊的事情你們就不用管了,我們家裡以後也不養豬,就把所有的酒糟都提供給養豬場,折算成一定的股份。……”

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幾家終於是達成了共識,養豬場的大概框架新鮮出爐。

劉家以三畝湖邊沙地和酒糟入股,佔有30%的股份;張振耀以六畝沙地佔有20%;張懷忠老兩口名下又有10%;張振光25%;張振祖15%。

當然了,這個方案劉家是吃了虧,但是劉睿和劉家宏都堅持,張振光無奈之下只能決定把養豬場第一批豬舍的基建投入由張家三兄弟攬下來。

“等到所有的土地都置換好了之後,咱們再簽訂正式的協議,組建正規的公司,把養豬場辦得紅紅火火的!”看到父親和幾個舅舅都很聽從自己的話,劉睿自然是有點小得意,信心滿滿的。

將來只要酒坊的銷量逐漸提高,養豬場也就能夠隨之發展壯大,到時候就可以變成幾家人的一個聚寶盆。對於酒坊的前景,劉睿從不曾懷疑,有了這幾天神奇的表現之後,劉睿對空間泉水抱有極大的信心。

當然了,在酒坊擴大的初期,每天三百斤大米的生產量劉睿自信和父親兩個人能應付得過來,但是更多就有點懸了。劉睿估計到時候就得開始請工人,把一些重複勞動以及體力活都接手過去。

至於洩密的問題,就不在劉睿考慮的範圍之中了。

酒坊釀酒的關鍵在於秘製的酒麴和空間泉水,特別是空間泉水,那隻能是劉睿獨家所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