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我們怎樣調集兵力抵擋幾萬清軍的進攻?”他瞟一眼羅高平,又道:“唯令之計,便是主動放棄桂林城,我們先期在野外尋找戰機,打擊敵人,這樣我們便掌握了主動權,而不像死守桂林城那樣,只能被動的捱打!”
羅高平還是不贊同道:“桂林城城高且又堅固,守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待我人民軍其它增援部隊到來時,我們再兩面夾擊,不是更好嗎?”
徐自民搖搖頭反問:“如果清軍分兵一部圍城,一部南下柳州怎麼辦?或是清軍切我桂林城水源,斷我桂林城食糧,我軍怎麼固守一年半載?何況,便是我援軍來援,其後面不一樣會跟隨著大批清軍同時而來嗎?”
羅高平被駁不語,他知道徐自民所言在理,但仍堅持道:“難道我們便沒有其它辦法了嗎?”
胡野林肯定道:“如想打贏這一場防禦戰,我們就必須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想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我們就必須主動放棄桂林城。”他看一眼默默不語的羅高平,安慰道:“我是集團軍的司令,我更知自己肩上的重擔,林主席把廣西北大門的防護交給我,我豈能兒戲之?政委!我向你保證,放棄桂林城,並不等於放棄桂林地區!我一定不會讓清軍有一兵一卒越過南面的柳州城。”
如此,羅高平方稍安心,軍事上的事他不太再行,便跟兩人道:“軍事上的事,你們倆作主吧!既然要放棄桂林城,事不宜遲,我先去聯絡桂林市市政府,安排桂林的撤退工作。”
羅高平走後,兩人心有靈犀,許多觀點都一致,商量軍事上的事情便快多了。徐自民指著地圖道:“司令!時間緊迫,我建議由我率領桂林預備役師前往靈川城阻敵一陣子,為桂林城的撤退儘可能多地爭取一些時間,而軍長您則率領第18師東進至靈田鎮再北上,候機打擊敵人的後路!”
胡野林同意:“如此甚好!你先以集團軍的名義下一條命令給在思州地區的第19師,讓他們即刻南下,然後東進作戰;另,命第五軍特種兵營派出一支小分隊深入越城嶺地區展開敵後武裝鬥爭,以騷擾清軍後勤!”
徐自民抓起軍帽道:“我這就去!”
“參謀長!注意!千萬不要戀戰,見機不妙,即刻撤退!我在靈田鎮等你!”胡野林突地動情關切。
徐自民莫名感激,重重點點頭,轉身而去。
興安縣地處“湘桂走廊”中部,湘江和灕江的上游,古屬百越之地,春秋、戰國為楚國疆土,秦始皇戍五嶺時曾駐軍於此。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屬始安縣,唐武德四年(621)設臨源縣,唐大曆四年(769)賜名全義,後晉開運三年(946)改名德昌,宋乾德三年(965)複名全義,宋太平興國二年(977)改名興安,後延用至今。
接到廟頭鎮武裝隊送來清軍已南下的情報後,胡野林即刻派出通訊兵前往興安城,通知興安城的軍民撤退,但通訊兵未能趕在清軍之前到達興安縣城,清軍已先他一步將興安城團團包圍了。
從湖南永州府南下的清軍由清廷載垣親王率領,其先頭部隊為曾國藩的湘軍。湘軍訓練有素,勇猛,進軍神速,他們於7月2日進入廣西境內後,秘密潛行,僅用了兩天不到的時間便合圍了南下桂林通道中的重鎮——興安城。興安縣境內有一條水渠——靈渠,為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鑿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是用以溝通湘江和灕江的人工運河,又名興安運河或湘桂運河,長34公里,為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的重要通道。湘軍便是透過靈渠,從水路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興安的,這騙過了人民軍軍情部各情報機構和廟頭鎮武裝隊。
湘軍是曾國藩摒棄舊的軍隊形式,另起爐灶,重新組建的一支正規武裝,極有戰鬥力。他們以“勤王忠君,捍衛封建名教”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