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拔出了泥坑。
“嗤”一聲,她的左褲管被另一條鱷魚的大嘴咬掉了,自膝上半尺中斷,露出了沾滿汙泥的粉腿,一髮之差,她的腿便成了鱷魚的口中點心。
她心膽俱裂,向側飛掠,腳將下落,她低頭一看,只感到冷汗直流。下面,三條鱷魚正懶洋洋地張開了大嘴,擺動著鐵尾,將汙泥撥得呼呼作響,正悠閒地等著她落下哩。
先前她當作土丘休憩的巨黿,這時已轉頭折回,笨拙地爬來了。
是拼命的時候了,她吸腹縮腿,將上身下俯,伸到向一條鱷魚的口中刺去,劍出逾電閃,一吐即收,腳冒險一點另一頭的額際,身形向側方稍乾燥的草叢中飄落。
受傷的鱷魚一陣翻滾掙扎,擋住了其餘的同類,只有巨黿仍向她爬來。
在我國長江以南的沼澤地區內,鱷魚生息其間,逐漸被大自然和人口壓力的淘汰,數量愈來愈少,這種鱷魚,與南洋和非洲的鱷魚外型稍有不同,體型也稍小,最易分辨處,是嘴部稍平,不是尖吻,所以學名是楊子鱷,乃是我國的特產,早年,長江經常發現蛟和龍,其實全是這些笨爬蟲,或者是江豬,真正的蛟龍誰也沒見過。
另一些被誤為蛟龍的東西,便是黿和鼉。黿像大鱉,重有千斤以上,乃是人間美味,腦袋有磊塊,俗稱癩頭黿。
另一種鼉,更是大名鼎鼎,這玩意外型與鱷魚相差無幾,僅後足是半蹼,乍看去難以分辨,可是比黿要大上一至兩倍,全長兩丈餘,甚至有三丈長的龐然巨物。另一不同的是,它會吼叫,鳴聲驚人。俗稱鼉龍,也叫豬婆龍,乃是我國的特產,長江和兩湖(洞庭、邵陽)經常可以發現這種怪物。
古代的軍鼓號稱鼉鼓,就是用鼉龍的皮所造,聲傳數十里,如同殷殷雷鳴。這玩意性情兇猛,鐵尾一掃,可以摧毀堤岸,在水中可以翻船,人畜遭殃,十分可怕。相傳它有一種怪習慣一,晚間按時吼叫,一更始鳴,二更再嗚,所以古代的人,用鼉鳴來定更次,據說十分準確。可惜,這種特產已經行將絕種了。
鱷雖然也兇猛,但相當懶惰笨拙。姑娘應付這些蠢物倒應付裕如,可怕的是泥沼無處受力,行動不便,只好到稍乾燥處暫避。
她到了草地,腳下浮泥僅及徑骨,倒無顧忌,可是她不能再逃避,四面都是泥淖,這一片草地方圓不到三丈,她必須守住這一塊暫可容身的土地。
巨黿到了,巨嘴倏張。
她左手扣了五枚金針,心說:“這鬼地方,不知何時方能出困,我必須斃了這頭巨黿作為果腹之用,不然將被活活餓死。”
她一步步向裡退,弓巨黿深入,不能在泥沼前拼搏,免得陷身在內。
巨黿爬行不便,身軀太沉重,顯得有點蠢蠢然,氣息咻咻向內逼進。
雙方相距不足一丈,巨黿突然前衝,腦袋急伸,張巨口兜頭便咬。
她心中已定,不閃不避,左手倏楊,五道金芒疾射,三枚飛入巨口之中,兩枚分射雙目,中了。
機不可失,不等巨黿有所舉動,她一聲嬌叱,挺劍飛撲而上。
巨黿沒有她靈活,僅憑一張嘴怎行?它的爪卻又不會派用場,儘管巨頭的前半節刀槍不人,但頸和頭的後半部,仍擋不住吹毛可斷的長劍,何況雙目已盲,喉中又捱了三枚金針,只有捱揍的份兒。
姑娘奮起神威,不住竄閃,長劍風雪俱發,一陣子砍、戳、削、劈……頓時血肉橫飛。
不久,巨黿終於支援不住,“砰匍”一聲,衝倒在血泊與泥漿之中。
人黿惡鬥時,四周已聚集了不少的巨鱷,卻不敢接近,等到巨黿倒地奄奄一息時,便一擁而上。
姑娘火起,這怎成?這些傢伙竟然想不勞而獲哩!反正她不怕這種合物。“殺!”她叫,開始向巨鱷群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