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殺,他如果殺了李瑛三人……

日夜心傷倒是未必,可那總是梗在他心裡的一根刺!

“此事朝野盡皆無聲,唯有你一歸來卻敢直言勸諫,果然不愧是當年宋璟一眼看中的人。”李隆基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隨即淡淡地說道,“想來你去見過牛仙客,已經知道此次朕之心意。十六衛中掛著郎將甚至將軍的閒散之人多了,北門禁軍亦是號稱精銳,然則多數不曾經歷實戰。如今邊疆多事,所以朕打算從中調派一些人到邊鎮歷練,如此大唐邊軍後繼有人。”

“陛下深謀遠慮,無人能及。”杜士儀用無比認真的態度說出了這句話,見李隆基果然面露得色,他便笑著說道,“不但十六衛和北門禁軍中人,臣聞聽近來宮中千牛任滿之後,還有不少尚未釋褐授官,這些人也大可出為邊將。軍中有一句俗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了強將,方才有精兵,若此等年輕貴介有意願的,何妨遂他們從軍之願?”

李隆基只覺得杜士儀這話是順著自己說的,也正好解決一下如今千牛釋褐,往往在兩京遍授閒職的問題,當即不假思索地點頭道:“好,你兩任節度,果然深有大將之風!就依你此言,朕來日便讓人去辦。你歷任各地,素來有知人善任之明,此議甚好。”

“既然陛下嘉賞臣識人之明,那臣是否可以斗膽再提一個要求?比如說,三十歲以下軍官倘若有從軍之意,陛下可否任我挑選?”

這樣的大膽要求,李隆基聽了卻不怒反喜,當即哈哈大笑道:“朕倒可以給你這個便利。好,年輕一輩的你自己挑,若能給朕再帶出幾個獨當一面的大將來,朕不吝公侯之賞!”

這種許諾就不必了!我還怕沒這個福分享受!

杜士儀腹誹了一句,但李隆基的這個承諾還是讓他大為欣喜,於是,他當即奉上了幾句精心預備的逢迎,等到告退時,李隆基臉上已經不如起初那樣沉鬱,而是露出了幾分笑容,就連高力士聞聲進來送他出去時,也不禁低聲讚道:“君禮好本事!竟能讓大家為之開懷。”

“哪裡,不過是正好說對了話。”杜士儀知道高力士看似交遊極廣,但真正忠心的只有李隆基,於是便不動聲色地問道,“不知李相國這病是怎麼回事?”

“是心病。”高力士意味深長地吐出這三個字,接下來就再也不說了。

等到杜士儀出宮和張興以及一應隨從會合,再次回到宣陽坊私宅時,早有留守的家人得到資訊迎了出來,一時四下安置不提。儘管他這次回來得匆忙,什麼節度使的儀仗等等全都沒顧得上,可他如今終究是開府建牙鎮守一方的節度使,不過是隨便吃了幾口東西沐浴更衣的功夫,王昌齡就拿了十幾張帖子進來:“這些人還真是訊息靈通,大帥才剛回來就蜂擁而至了。”

“都有誰?”

王昌齡一一報了名字,大多陌生得很,而他乃是才子中的佼佼者,再看行文便笑道:“多半是文采斐然之輩,其中竟然還有蕭穎士這樣盛名之士。看來,李相國和牛相國當政,多用循吏,甚至連奸猾小人也能鑽營至高位,卻唯獨不屑才子,這些人是有勁沒處使,所以聽說大帥回來,自然生出了別的想頭。不說別的,倘若此次大帥回朝時入朝拜相,憑著大帥當年三頭及第,又曾經知制誥的名聲,他們豈不是有盼頭了?”

“哦,有這樣的傳言?”杜士儀見王昌齡點頭確認真有此事,隱隱倒是猜出了李林甫告病的緣由。只不過,即便李林甫真有可能因為此事而受到牽累,即便他杜士儀真有可能入政事堂拜相,他也沒那個興致。只要當今天子依舊是李隆基,他就不願意留在京師,宰相看似風光無限,但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萬一被罷相,可就別想會有獨當一面鎮守一方的待遇了!幸好,他在李隆基面前巧妙地再次表述了自己的心志,否則挑年輕軍官回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