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古文解析: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第3/6頁)
章節報錯
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神有餘的,就刺其小絡使之出血,但不要深刺,也不要刺傷大的經脈,神氣就可以平復。神不足的,就觀察其虛絡,按摩並引致氣至,用針刺而使之出氣,不要出血,也不要洩氣,以疏通其經脈,神氣就可以平復。黃帝說:刺微病時應怎樣?岐伯說:按摩不要停止,出針時要觀察病人的神態,告訴他我將深刺,以轉移其注意力,待其氣至而迅速出針,不要讓血出,也不要讓氣洩,這樣,神氣就可以恢復正常。
黃帝說:好。氣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氣有餘就會喘咳,氣不足就會呼吸微弱,說話無力。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面板稍有病變,這就叫做白氣微洩。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氣有餘的,就刺其經隧,不要傷其經脈,也不要出血,更不要洩氣。氣不足的,就用補法,使其經隧充實,不要洩氣。黃帝說:刺微病時應怎樣?岐伯說:按摩不要停止,出針時要觀察病人的神態,告訴他我將深刺,以轉移其注意力,待其氣至而迅速出針,使邪氣散亂,無所留止,真氣就能得到恢復。
黃帝說:好。血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血有餘就會發怒,血不足就會恐懼。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孫絡水溢,就會使經脈有淤血。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血有餘的,就刺其盛經,放出淤血。血不足的,就觀察其虛經,用針刺其脈中,留針觀察,待脈氣至而迅速出針,不要讓血出。黃帝說:刺淤血時應怎樣?岐伯說:觀察淤血的脈絡,刺出淤血,不要讓惡血進入經脈,以免造成其他疾病。
黃帝說:好。形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形有餘就會腹脹,小便不利,形不足就會四肢不用。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肌肉蠕動,這就叫做微風。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形有餘的,就瀉其陽經,不足的就補其陽絡。黃帝說:刺微風時應怎樣?岐伯說:刺其分肉之間,不要傷其經脈,也不要傷其絡脈,衛氣得恢復,邪氣就消散了。
黃帝說:好。志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志有餘就會腹脹飱洩,志不足就會手足厥冷。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骨節有鬆動的感覺。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志有餘的,就刺其然筋和血絡,放出淤血。志不足的,就用補法,針其復溜穴。黃帝說:刺未並時應怎樣?岐伯說:就直接刺其病處,不要傷其經脈,邪氣就會自行消散。
黃帝說:好。我已經瞭解了虛實的情況,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說:氣血並聚,陰陽失調,就會產生虛實的變化。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就會發生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就會發生炅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就會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就會神志散亂,善忘。黃帝說: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像這樣血氣並聚,什麼是實,什麼是虛呢?岐伯說:血氣並聚而沒有離開經脈的,是實;血氣並聚而離開經脈的,是虛。所以,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現在血與氣相失,所以是虛。絡脈和孫脈都輸注於經脈,血與氣並聚,就會成為實症。血與氣並聚而執行於上部,就會發生大厥,使人突然昏厥,如果氣能恢復,就可以生存,否則就會死亡。黃帝說:實症是怎樣形成的?虛症是怎樣形成的?虛實的關鍵是什麼?我想聽聽其中的緣故。岐伯說:陰與陽都有俞會,陽氣注於陰經,陰經滿溢,就會輸注於絡脈,絡脈滿溢,就會輸注於大經脈,血氣與邪氣並聚於分肉之間,其脈象堅大,所以稱為實症。實症的表現是外部堅實脹滿,不可按壓,按壓就會疼痛。黃帝說:寒溼傷人會怎樣?岐伯說:寒溼傷人,會使面板收縮,肌肉堅緊,營血澀滯,衛氣離去,所以稱為虛症。虛症的表現是面板鬆弛,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所以感覺輕快而不痛。黃帝說:好。陰分產生實症會怎樣?岐伯說:喜怒不節,就會使陰氣上逆,陰氣上逆就會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