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古文解析: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第2/2頁)
章節報錯
氣與陰陽左右相關。像這樣的病,前後疼痛滯澀,胸脅疼痛而呼吸不暢、不能平臥,上氣喘息、偏側疼痛,脈象滿起,斜出於尻脈,聯絡胸脅,貫穿膈膜,向上到達肩部,加上天突穴,斜向下到達肩部,交會於第十椎下。五臟的俞穴有五十個,六腑的俞穴有七十二個,熱病的俞穴有五十九個,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個,頭上有五行,每行有五個穴,五五共有二十五個穴,面部中央兩旁各有五個穴,總共十個穴,大椎兩旁各有一個穴,總共兩個穴,瞳子髎、浮白各有兩個穴,兩顴骨下各有一個穴,犢鼻有兩個穴,耳中多所聞有兩個穴,眉本有兩個穴,完骨有兩個穴,頭頂中央有一個穴,枕骨有兩個穴,上關有兩個穴,大迎有兩個穴,下關有兩個穴,天柱有兩個穴,巨虛上下廉有四個穴,曲牙有兩個穴,天突有一個穴,天府有兩個穴,天牖有兩個穴,扶突有兩個穴,天窗有兩個穴,肩解有兩個穴,關元有一個穴,委陽有兩個穴,肩貞有一個穴,喑門有一個穴,齊有一個穴,胸俞有十二個穴,背俞有兩個穴,膺俞有十二個穴,分肉之間有兩個穴,踝上有兩個橫穴,陰陽蹺脈有四個穴,水病的俞穴在各個分肉之間,熱病的俞穴在氣穴,寒熱病的俞穴在兩骸厭中各有一個穴,大禁有二十五個,在天府下五寸處,總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這就是針刺的所經之處。
黃帝說:我已經知道了氣穴的位置和針刺的處所,還想聽聽孫絡和溪谷是否也有相應的關係呢?
岐伯說:孫絡的三百六十五個會合處,也與一年的天數相應,用來溢洩邪氣,通行營衛。如果營衛稽留,衛氣散失,營血滿溢,就會導致氣血衰竭,凝結而發熱,在內則出現少氣。要迅速用瀉法,以通行營衛,見到邪氣就瀉,不必問其會合之處。
黃帝說:好。
黃帝又問:想聽你講講溪谷的會合之處。t
岐伯說:肌肉的大會合處稱為谷,肌肉的小會合處稱為溪,肌肉分間的會合處,就是溪谷的會合處,用來通行營衛,會合大氣。如果邪氣滿溢,氣血壅塞,就會導致脈象發熱,肌肉敗壞,營衛不能執行,必將形成膿腫,向內銷蝕骨髓,向外破潰大的關節,停留在骨節之間,必將導致敗壞。如果寒邪積聚停留,營衛不能安居,就會出現肌肉捲曲,筋骨拘攣,肋肘不能伸展,在內形成骨痺,在外表現為麻木不仁,這叫做不足之症,是大寒停留在溪谷所致。溪谷的三百六十五個會合處,也與一年的天數相應。那些小的痺症和邪氣的泛濫,沿著經脈往來,用微針所能觸及的,與一般的方法相同。
黃帝於是讓左右的人退下,然後起身再拜說:今天你讓我茅塞頓開,解除了疑惑,我要把這些藏在金匱中,不敢再讓它們洩露出去,我要把它們藏在金蘭之室,題名為“氣穴所在”。
岐伯說:孫絡中別出的經脈,如果血盛而應當瀉的,也有三百六十五條脈,並注入絡脈,再傳注到十二絡脈中,並非只有十四絡脈,在內部能夠瀉出邪氣的有十條經脈。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