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娘一般都不會反對,但這裡面有個前提。”

“什麼前提?”

“蘊娘是典型的外柔內剛,你們千萬不要想著用曹家去壓她,更不能用帝姬的身份逼迫她,那樣會適得其反,她絕不會答應福金進門,相反,福金表現得弱勢一點,蘊娘反而會答應。”

趙金奴是個七竅玲瓏心,她立刻體悟到扈青兒的意思,要給足曹蘊面子,宜軟不宜硬,她心中暗暗嘆息一聲,這次她和丈夫還想去找曹老爺子幫忙,那不就是向曹蘊施壓嗎?還多虧扈青兒提醒,否則這件事就麻煩了。

“多謝青兒妹妹提醒了!”趙金奴由衷地感激道。

扈青兒微微一笑,“帝姬肯下嫁我大哥,那是他修來的福氣。”

。。。。。。。。。

在前面一艘大船上,李延慶、莫俊和曹晟也坐在窗前一邊喝茶,一邊商談南行之事,李延慶雖然受命南行,但他並不太瞭解其中的內幕,而曹晟卻對權貴之間的鬥爭十分清楚。

曹晟喝了口茶笑道:“這件事其實並不複雜,和向家有關!”

“六哥說說看,怎麼扯上了向家?”李延慶不解地問道。

“那是你不清楚這裡面的恩怨,本朝的三大外戚向家、鄭家、朱家互相聯姻,互相扶持,當年太上皇就是向家推上位,而鄭皇后則是向太后指定給太上皇,朱家兩個女兒,一個成為太子妃,一個成為鄆王妃,這是鄭皇后和向家合力推動的結果,朱皇后的長兄朱孝孫娶是向家之女,次兄朱孝章娶的是鄭家之女,所以這三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朱皇后生下大寧郡王后,三家便一起推動立大寧郡王為太子,結果卻是康王登基,嚴重觸犯了三大外戚的利益,他們怎麼可能吞下這個結果?”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可鄭望之卻支援康王登基,還是他和我一起去說服鄭太后。”

曹晟哼了一聲,“鄭望之能代表鄭家?鄭居中還差不多,鄭望之是鄭家的遠房庶子,他支援康王登基何嘗不是在向鄭家嫡派挑戰。”

“那鄭太后怎麼說,可是她親自下旨立康王繼承大統。”

曹晟冷笑一聲,“在我面前還要裝,鄭太后是心甘情願嗎?你進宮要求他立康王,這和拿刀架在她脖子上有什麼區別,她敢不答應?”

李延慶沉默片刻道:“我並沒有威脅她的意思,只是我確實不知道三大外戚聯手推動皇嗣之事。”

“你不知道可以理解,畢竟你不是這個圈子裡面的人,其實最初我也不知道,後來我常和一些權貴子弟在一起,才漸漸瞭解到這些上層秘密。”

這時,一直沉默的莫俊問道:“三大外戚現在的實力如何?”

這句話問到了關鍵點,這次李延慶南下其實就是實力之爭,李延慶在明,三大外戚在暗,在局面上處於劣勢,如果三大外戚沒有了實力,那倒也無妨,就怕三大外戚實力強大,李延慶這次南下就有點麻煩了。

曹晟沉吟一下道:“三大外戚的實力主要表現在皇權和財富,太上皇一直就站在他們背後,而太上皇之前一心想重新復位,也是得到了三大外戚的全力支援。。。。。。。”

“不對!”

李延慶忽然聽出了問題,急忙道:“三大外戚不是支援趙桓嗎?”

李延慶脫口而出,竟直稱趙桓的名字,這可有點不敬,一般應該是稱淵聖皇帝,不過曹晟也不在意,他有時候在家裡和娘子說話也是直呼趙恆其名。

曹晟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個有點複雜,舉個例子你知道了,朱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太子,一個嫁給了鄆王,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李延慶這才恍然,點點頭道:“他們兩頭下注!”

“就是這個道理,三大外戚既支援太上皇,也暗中支援淵聖皇帝,不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