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殲七萬金兵,旁邊一張圖片就是一個年輕大將軍橫刀立馬,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誰,早報把功勞全部記在延慶身上,和趙家一點關係沒有,完全把趙家忽略了,十幾年後,誰還會記得趙家?然後再慢慢恢復北方的繁榮,讓百姓富裕,讓國家強盛,全天下人都只會認他為君王。”

曹蘊默默點頭,她不得不承認李清照說得有道理。

西湖前已是人山人海,百姓們紛紛將蓮花燈放入河中,祭祀陣亡將士,整個西湖內燈光點點,儼如天上繁星,十分壯觀。

在一角僻靜處,一百名女護衛在四周警戒,不讓陌生人靠近,曹蘊等人也點了十幾盞蓮花燈放入湖州,又向湖中撒了幾把米,這時,在湧金門的官祭臺上,李璞以攝政王世子身份參加了官祭,他身著黑衣,後面跟著大群官員,範致虛唸完祭文,百官在李璞的帶領下,一起躬身行禮。

遠處靈隱寺的鐘聲‘咚咚’的敲響了。

。。。。。。。。。。。

十天後,李延慶率領的十萬大軍抵達臨安府,受到滿城百姓的熱烈歡迎,數十萬百姓傾城而出,延綿十幾裡,簞食壺漿,歡迎宋軍凱旋。

李延慶一路向熱烈的百姓揮手致意,引起了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歡呼,這場事先自發的入城式足足走了一個多時辰,李延慶三次被滿臉熱淚的老人們攔住,他不得不三次下馬,安撫百姓們。

直到中午時分,軍隊返回軍營,數十萬百姓漸漸散去,李延慶回到了皇城監國府,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他喝了幾口茶,這時高深走進來笑道:“大家都等待多時了,請我來催催殿下。”

“我這椅子還沒有坐熱呢,至少給我喝口茶吧!”

“回頭再慢慢喝,趕緊跟我走。”

李延慶無奈,只得起身跟隨高深向知政堂走去,李延慶笑問道:“聽說西湖官祭時,我兒子被抓了壯丁?”

“瞧你這話說的,什麼叫抓壯丁,是世子代表你好不好,雖然才十歲,但人很大氣,大家都誇讚他有儲君氣質。”

李延慶淡淡道:“儲君兩個字在公共場合最好不要隨便提。”

“我知道,不過百官確實是這樣評價的,延慶,給我說說你的計劃!”

高深是李延慶的心腹,李延慶在西北時,高深就是他京城的代言人,李延慶對他極為信任,不少重要之事他不會告訴曹家,卻會告訴高深。

李延慶沉吟一下道:“有的事情不能急,得慢慢來,時機成熟後,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高深點點頭,又道:“《早報》已經被你控制了吧!”

“為什麼這樣說?”

“我感覺《早報》就在潛移默化地引導百姓,在整個北伐的報道中,都是你的英明領導,而絲毫沒有提到皇族。”

“這是事實,不是引導!”

“延慶,有些事情我看得清楚,我只提醒你一句,有的時候越是刻意不提皇族,反而效果不好,一切順其自然,讓百姓和朝臣去抨擊皇族,這才是正常現象,就像你說的,慢慢來,欲速則不達。”

李延慶點點頭,“我明白了,多謝提醒!”

兩人加快步伐,不多時便來到了知政堂。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

知政堂內坐滿了數十名高官,當李延慶走進大堂時,大臣紛紛起身歡迎攝政王到來。

李延慶笑著擺擺手坐下,“各位同僚請坐。”

大臣們坐下,李延慶走到述職臺前,這是為了方便地方官員向知政堂述職而專門設定,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演講臺。

李延慶很自然地站在臺前,對眾人笑道:“剛才高相公讓我給大家說一說戰況和以後的計劃,我在嘉興府時看了一份《早報》,上面刊登了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