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莫輕言便想到了李風雲的風雲衛。

李風雲向來都是以膽大妄為而著稱,他的部下也隨李風雲的性子,也許在這個時候,也只有風雲衛才敢擅自出兵,援救皇帝。

想到這裡,莫輕言立刻撥轉馬頭,朝風雲衛駐地而去。

果然,來到風雲衛,見到典奎,莫輕言將他的推測和利害陳說了一遍。

典奎知道莫輕言與李風雲的關係,更知道莫輕言的為人,若不是到了危急關頭,莫輕言決計不會做這等魯莽之事。既然莫輕言這麼做了,說明事情已經非常緊急了。立刻決定出兵。

稍一思索,典奎立刻決定馬上出兵,援助小皇帝。

當然,典奎也有另一層考慮,如若莫輕言的推測是錯的,了不起風雲衛重新回駐地,只當是做了一場演習,只要有這八千虎賁將士在手,他不信石重貴真敢動李風雲,動風雲衛。

風雲衛有契丹送來的戰馬一萬,麾下兵卒雖不善於馬戰,但是都曾受過騎術訓練,騎馬趕路是沒有問題的。

近八千風雲衛一陣疾奔,不到兩個時辰,便趕到了御獵場十里之外。

此時,典奎留了一個心眼,吩咐風雲衛暫時停下來歇息,正當他安排哨探去探聽訊息之時,御林軍求救的號角響起。

典奎臉色大變,要知道小皇帝石重貴此次狩獵,帶了足有兩千多御林軍,此時竟然吹響了求救的號角,說明形勢已經極為危險。典奎毫不猶豫地命令八千風雲衛將士立刻上馬,向號角響起處進發,希望能及時救出被困的皇帝和文武大臣。

於是,這才出現了前文所述的那一幕。

如果不是李風雲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提前識破了襲擊者的埋伏,也許小皇帝早就亡命於刺客的箭矢之下。

如果不是在御林軍和侍衛慌亂之際李風雲獨當大任,重新組織並鼓舞起士卒計程車氣,打亂了襲擊者的部署,可能等不到風雲營的到來,石重貴很有可能便死於亂刀之下。

如果不是風雲衛及時趕到,嚇退了襲擊者,李風雲和那三名太監決計擋不了那九名一流高手的攻擊多久,小皇帝石重貴同樣性命難保。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

第三百三十三章 猜忌

一場刺殺以落敗收場。

御林軍損失慘重,兩千多名御林軍,傷亡達八百多名,幾乎潰散。宮中的帶刀侍衛傷亡也不清,兩百名侍衛,戰死七十八人,受傷六十三人。隨駕保護小皇帝石重貴的那三名老太監,兩人重傷,一人輕傷。

可見當時局面何其危險。

至於隨駕的那些宮女太監,死傷也不少,隨駕的文武官員也死傷了十多位。好在襲擊者並未針對朝中重臣下手,文武重臣的損傷並不嚴重。

因為襲擊者臨走前儘可能地帶走被砍殺同伴的屍體,現場留下的刺客的屍體很少,不過被李風雲一箭射殺的那名刺客的屍體卻被找到了。

有人認出,此人是契丹的一名很有名的射鵰手。

所謂射鵰手,是草原上對神射手的一種尊稱,但凡能稱為射鵰手者,百步穿楊不在話下。契丹雖大,但能被稱為射鵰手的人,卻寥寥無幾。至少,李風雲與契丹鐵騎交鋒這麼久,這還是遇到的第一個。

得知此人原來是射鵰手,眾人不禁冒出了一身冷汗。倘若李風雲當時晚那麼幾個呼吸射出那支箭,倘若李風雲的運氣不是好得出奇,本來箭法平平的李風雲竟然鬼使神差般的射中二三十丈外的這個射鵰手,那結果可就不堪設想。

堂堂大晉皇帝在御獵場遭人襲擊,而且參與者中有一名契丹的射鵰手,這絕不是一件小事。這次狩獵也因此草草結束,在八千風雲衛的保護下,小皇帝石重貴回到了開封城中的皇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