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裡面有三名新生,同他想要奪魁的目標差距很大。所以這最後兩個人必須要好好選擇。

春試塵埃落定之後,玄音閣的灰塔對新生開放。

樂者,天地之和也。這座矗立在絲桐殿之後高聳入雲的灰塔,又名應天塔。

塔高十餘層,裡面存放著大梁所有可以公開的同音樂相關的書籍。

特別難得的是,玄音閣作為國學,還蒐集了很多古書的拓本。

這些古書原本可能只有孤本傳世。為皇室或是哪一位大家所珍藏,輕易不捨得示人,但衝著譚老國師的面子。再加上建昭帝的大力支援,在建閣之初,主人便將拓本送來,以供樂師們研究。

因為珍貴。所以應天塔的管理也非常嚴格。

新生第一次去應天塔要由師長領著。去了之後先找駐塔樂師登記入冊,且只能借閱第一層的書籍。

塔內有專門的地方供樂師看書甚至抄錄,但嚴禁將原本帶出。

這些都還好說,最不近人情的是假如你這次借閱了一本《樂論》,下次要借旁的書,會有駐塔樂師專門就這本《樂論》考核你,若考核未過關,對方會認為你還沒有將《樂論》研究明白。不允許你借閱下一本。

你就只有老老實實再回去接著研究《樂論》,直到補考過了為止。

而且補考相隔的時間也有規定。第一次是七天,第二次是十五天……如此越來越長,常常有學生卡在某一本書上,反覆補考還不能過,以至提起應天塔來便兩股顫顫,心慌氣短。

塔內只第一層的書籍就有近千本,當登記顯示已經借閱了其中至少十分之一之後,方能得到允許,進到第二層。

越往上,書籍越是罕有珍貴。

今年更有傳聞,譚老國師會將全套的妙音八法放到應天塔的最頂層。

這便是譚瑤華之前所說的,妙音八法完全對閣裡的樂師公開,只是你想看到它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駐塔樂師一般年紀都很大了,不屬於南北任何一院,也不用想著他們會徇私。

像文笙這樣學不了妙音八法,樂理指法都需要蹭課的學生,自是對應天塔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卞晴川帶著她一大早就到塔外頭排隊。

這兩日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新生,也就這幾天應天塔才會這麼熱鬧。

文笙師徒排在前面,很快輪到。

應天塔卞晴川雖然早有耳聞,也是第一次進,進門之後看到兩邊石牆上刻得密密麻麻都是塔規,不禁咋舌。

他到沒有博覽群書而後登頂的雄心壯志,一早便打定了主意,等文笙看中了哪一本,把書抄回去,師徒兩個一起研究便是。

負責登記的是個白鬍子老頭,正在進門第一個屋子裡等著他們。

老樂師看著慈眉善目十分好說話,可文笙打聽到的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之前這位老樂師是春試團戰的主考官之一,老生們私下裡偷偷叫他“藏頭猱”。

藏頭猱本是古琴的指法,是猱的一種,未打弦先猱上,令聲無頭,他們用這個來暗指此老表裡不一,脾氣古怪難以琢磨。

登記的事項不外乎叫什麼名字,師父是哪個,學什麼樂器,什麼時候入的學,家住哪裡。

文笙一一答了,老樂師雖然多瞧了她兩眼,到沒有因為她是女子而有意為難。

登完記,文笙拿到了一塊牌子,然後有侍者領著她去挑書。

一般到這時候,老師就可以走了,不過卞晴川也是頭回來,看什麼都新鮮,索性跟著一起到書室去瞧瞧。

應天塔的一層共有十間書室,裡邊搭著高大的書架,進門便聞到一股濃重的香樟木氣味。

書放在架子上,一旁掛著木質的名牌,上面大字寫著書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