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袁紹的打算,於是開開心心地接受了袁紹的賄賂,然後返回滹沱河向公孫瓚報告。

ps:週末了,祝書友們快樂開心哈!順便滿地打滾求推薦票了……

第四十八章 什麼叫威望

就在袁紹和公孫瓚心懷鬼胎忙著相互算計的時候,又有一支大軍出現在了廣闊的冀州平原之上!

劉和是在八月初二這天進入高邑城的,當日鮮于銀隨他入城之後只是稍作停留,便繼續向北疾行,直奔幽州薊縣而去。

薊縣位於廣陽郡的中部,其具體位置大概是在後世的北京東南部,如今則是幽州牧劉虞的治所。

鮮于銀善於偽裝和隱匿行蹤,從高邑前往薊縣不過七百多里路程,而且還有一半是在劉虞控制的地盤之內,所以他趕路的速度很快,幾乎是不分晝夜地向薊縣行進。

鮮于銀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公子寫給主公的書信親手交到劉虞的手中,因為這件事情不僅關係著公子的安危,還關係著幽州許多人的未來!

八月七日這天,幽州牧劉虞帳前幕僚和麾下將領齊聚府中,似在商議什麼事情。

東曹掾魏攸首先開口說道:“據可靠訊息,公孫瓚已經率領兩萬騎兵南下冀州,三千白馬義從也隨他而行,按照行軍速度進行推算,如今估計已經進入冀州境內。”

治中從事齊週一臉憂慮地說道:“公孫瓚自從被朝廷奉為奮武將軍以來,愈發的囂張跋扈,如今只是伸手問主公要錢要糧,卻從不聽從調遣和吩咐,若是任其膨脹下去,只怕今後反遭其噬啊!”

齊周說完這話,還轉頭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站在對面的功曹從事公孫紀。

若說這公孫紀,倒也跟公孫瓚沒什麼血緣上的關係,就像遼東的公孫度家族跟遼西的公孫瓚家族沒有半點關係一樣。

公孫是個複姓,源於上古時期,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與軒轅這樣的至尊姓氏媲美。春秋時期,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都喜歡稱公。按照周時禮制,國之君主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在即位前則稱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為公孫。後來,這些公孫們的後代便不少以公孫為姓,因此,公孫並非一族一姓的後人。

儘管跟公孫瓚不熟,可被齊周這麼盯著猛看,從事公孫紀還是覺得心裡有些發毛,於是急忙說道:“聽說公孫瓚這次率兵南下冀州是受袁公所邀,打算在冀州會盟之後,西進長安討伐董賊,迎少帝還都洛陽。”

別駕趙該似乎對公孫紀這話不怎麼相信,嗤笑著說道:“公孫從事,你覺得公孫瓚打得這面旗號可以令人信服麼?”

騎都尉鮮于輔也跟著大聲說道:“公孫從事難道眼不可見麼?公孫瓚那廝此次率兵南下,分明就是衝著冀州韓馥去的,說什麼揮師西進討伐董賊,就連三歲孩童都矇騙不過!”

看到趙該、齊周等人有些針對公孫紀,主簿從事程緒急忙站出來說道:“公孫從事勤勉任事,與那公孫瓚並無關係,諸位莫要因為言語傷了和氣。”

高坐主位的劉虞,看著自己的幕僚們言語之中夾槍帶棒地爭來爭去,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不耐,而是一臉溫和地說道:“爾等皆是吾之臂膀,當和睦相處,齊心任事。弼誠都尉與前往長安的明輝都尉皆為鮮于複姓,你二人不也沒有什麼血緣族親麼?”

劉虞口中的“弼誠”,是鮮于輔的表字,而“明輝”則是出使長安尚未歸來的鮮于銀的表字。

鮮于輔和鮮于銀二人分別是劉虞帳前騎兵都尉和步兵都尉,他們的名字聽起來只有一字之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二人是同族甚至是兄弟關係,實際上卻沒有任何關係。

劉和拿鮮于輔與鮮于銀兩人的情況來為公孫紀開脫,道理是不錯的,可他卻不知道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