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於李嚴這樣的彙報形式都很認可,心裡想著今後要向李嚴學習。
就連郭嘉這樣的聰明人也從李嚴的彙報中受到了啟發,覺得李嚴在某些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以後要多多跟李嚴切磋。
其實,李嚴會的這些,都是好老師劉和的功勞。某劉前一世雖然主攻的是歷史專業,但在數學方面也不是太差,尤其是他非常理解數學統計對於國計民生的重大現實意義,非常痛恨各種資料造假,特別是某些捅雞局,所以從一開始就不停的向手下人灌輸學好數學的觀念,如今看來,已經初見成效。
李嚴彙報完之後,大家有了具體的概念,終於意識到了這次糧荒問題的嚴重性。
劉和環顧眾人,語氣壓抑地說:“建寧三年正月,京師附近鬧糧荒,結果造成河內郡人婦食夫,河南尹人夫食婦這樣的慘劇。如今時隔二十三年,這樣的悲劇又要上演了麼?我是建寧六年出生的,未曾親眼見過人吃人這種滅絕人寰的慘劇,但我知道一個簡樸的道理,如果百姓們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所謂的王法、禮制、教化、道德等等形而上的東西,全是他媽的狗屁!”
“如果我現在正餓著肚子,接下來可能要烹食我的父母、妻兒時,我絕對不會相信任何人,我會像各地造反的黃巾流民一樣揭竿而起,只要哪裡有糧食,我就會不擇手段地衝到那裡,然後不擇手段地從別人手裡搶走糧食!你們不要在心裡罵我是個沒有人性的傢伙,因為我覺得只有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
劉和說這些話的時候,語氣並不激烈,用詞十分粗俗,與他在太學之前吟誦《秋望》時判若兩人,但每一個字都像大錘一樣重重地擊打在眾人的心頭。(未完待續。。)
ps: 感謝kein書友投出的寶貴月票!
第二零一章 互助社
讓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
許多年之後,劉和無意之間發牢騷時說的那句話,被人加上了三個字和兩個標點符號,從“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變成了“讓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然後就成為大漢帝國曆代君臣的座右銘,牢牢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為了解決洛陽百姓的吃飯問題,參加議事的眾人一起開動腦筋,終於被他們想出了幾個主意。
朱儁提議派人前往河東郡和河南郡借糧,等到明年洛陽地區糧食豐收之後歸還;衛覬提議派人前往冀州和荊州收購糧食,所需的財物由各縣大戶集資;田疇提議立即讓徐榮率領五千西涼兵北上,減輕洛陽地區糧食供應的壓力;李嚴建議派人向幽州求援,順便可以運送一批軍備物資過來。
一直不怎麼說話的郭嘉,給劉和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建議,他說:“當務之急,首先是穩定人心,不能讓百姓覺得官府手足無措,無法解決這次缺糧的難題。為此,我覺得不妨先拿出一部分官庫餘糧在市面上出售,造成一種洛陽市面上不缺糧的錯覺。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暗中召集洛陽附近的所有大戶,逼他們捐出一部分糧食出來,別看這些大戶個個口中喊著缺糧,實際上他們的地窖之中肯定儲存著夠吃好幾年的餘糧!”
“如果這些大戶不肯捐糧呢?”牽招開口問道。
郭嘉回答:“哼哼,如果他們在這種關鍵的時候還只顧著一家一戶的得失,那就告訴缺糧的百姓,誰家地窖中有糧食,讓百姓們自己動手去拿!”
“那些大戶家中都有幾十甚至是幾百兇狠的家兵把守,普通百姓如何進得去?”審配有些不以為然地說道。
田疇面無表情地說道:“這個好辦。我們這次從長安帶回來許多堳塢中的兵器,現在擱在倉庫內也是生鏽,直接分發給老百姓們就夠了。對了。發放武器的時候,就說是讓百姓們防止黑山匪和白波賊的侵襲。老百姓們手中有了刀槍,他們就是第二批申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