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營
經過一番分析和商議,劉和最終決定暫時不對袁紹發動最後圍剿,想要利用袁紹意圖染指長安的心思,逼著袁紹與關中各路勢力進行消耗,這樣就能替自己節省不少的兵力和時間,從長遠來看更加的有利。
以劉和現有的兵力,如果集中全力圍攻袁紹,按照郭嘉的推算,長則一年半,短則半年,便可以將袁紹逼進黃河,但上兵伐謀,靠軍事手段硬攻從來都是下策,充分利用各路勢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不斷消耗對手的力量才是上上之策。
袁紹雖然丟了冀州的地盤,又被劉和控制了壺關、天井關、箕關幾處咽喉關隘,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何況袁紹還沒有到那一步。雖然袁紹的部隊整體戰力要低於劉和的部隊,但畢竟還有八萬之數,如果依託城池進行堅守,也會給劉和的部隊造成很大麻煩,最重要的是會給劉和的部隊造成重大的傷亡。
雖然打仗總歸是要死人,但能夠避免的一些傷亡,劉和還是會盡量的避免,他的這種習慣雖然讓人覺得有些拖拖拉拉,但卻能省下許多條人命。一場兩場仗節省下來的人命或許數字不夠顯眼,但如果每一場仗都能儘量避免造成過多計程車兵和百姓死亡,一年一年的積累下來,那就十分可觀。
算學大師徐嶽在閒暇時候曾經替劉和算過賬,從劉和返回幽州以來的七年時間裡,因為劉和的干預或者直接插手,至少避免了十萬士兵和九十多萬百姓的死亡,而這一百萬因為劉和而被節省下來的人命,如今正在為幽州、為劉和做著貢獻。
劉和給趙雲寫信,將薊城方面的意見轉述於他,提示趙雲不要將袁紹逼迫的太狠,必要的時候可以暫時退回河內。反正進出幷州的壺關和天井關如今已經落入己方手中,就算趙雲退往河內,日後想要徹底清算袁紹的時候,也不一定非要直接從河內直接發兵河東。
為了不影響趙雲的判斷,劉和這次沒有使用軍文,而是以個人書信的形式將薊城這邊對於形勢的預判和分析告訴了趙雲,等於是默許了趙雲可以臨機處置,不必嚴格遵守薊城的謀劃。
除了給趙雲寫信,劉和還批准了在冀州組建第三營的計劃。冀州現有振威和振武兩營,每營有兩萬人馬。太史慈統領的振威營移駐幷州壺關和天井關,僅剩鮮于輔率領的振武營留守冀州,兵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所以組建第三營就顯得十分迫切。
幽州的五支部隊其中驍騎衛和龍虎衛雖然都是單獨番號的軍級編制,但被劉和冠以“衛”字,主要是因為這兩支部隊屬於機動作戰的部隊,沒有地域方面的限制,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另外三支部隊幽燕軍、鎮北軍和度遼軍,但從番號就能看出來他們的主要作戰方向。
振威和振武兩支部隊初創的時候。當時冀州名義上還歸屬於韓馥管理,劉和為了避嫌,所以既沒有用“某某”衛,也沒有用“某某”軍來給這兩支部隊命名。而是用了相對低調的“營”字。如今冀州需要建立第三支部隊,在振威營和振武營沒有更名之前,劉和便為這第三營取名為振勇營。
振勇營的編制人數與振威和振武相同,組建完成之後主要駐守於冀州南部的清河郡境內。主要任務就是震懾和防禦清河南面的東郡曹軍,戰時也可以支援青州平原方向的田楷,或者是增援魏郡方面的振武營。
振勇營的番號和編制敲定之後。劉和又為該營的主將、副將和軍師人選費了一番功夫。經過慎重考慮,劉和大膽啟用了龍虎衛副將孫禮出任振勇營的主將,原來跟隨臧洪的謀士陳容擔任軍師之職,驍騎衛都尉唐猛擔任副將。
孫禮“根紅苗正”,屬於劉和親自招攬和培養起來的幽州本土將領,對於劉和的忠誠自然是毋庸置疑,他的年紀雖然顯得輕了一些,但這些年積累下來的軍功卻也是十分顯赫,足以將他送到主將的位置上。
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