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兒八經的派出的欽差使臣。上一會他帶著滿滿的兩船貨物抵達美利堅,那不管是生絲、茶葉、瓷器,還是藥品、布匹、小五金等等鐵件,在老美這兒都是搶手貨。

“這並不意味著我朝一直忽視燈塔國,兩國民間這些年蓬勃發展的貿易交流趨勢證明了這一點。然而在官方上的往來,這是的確一個疏忽。”燈塔國不主動的尋上陳漢,難道還要陳漢無緣無故的首先對燈塔國派出特使嗎?有來才有往,就像現在這樣,燈塔國先向陳漢外交部遞交了抗議書,這才有了楊德望此次的燈塔國之行。

“但是,我很慶幸能夠彌補這個疏忽。我希望今天我的存在能進一步證明中國重視與貴國的關係。”反正就是拖拉麼,暹羅國和日本的第二批遠征軍還沒有登陸,要馬上抵抗美國的二十萬大軍還有點力不從心。是的,美國擴軍了。從去年開始就擴軍了,雖然很多民兵並不是正規軍,但這裡的各州民兵是比燈塔國的正規軍還強大的存在。

而且有訊息表明英國人深深地摻和到了這中間,法國將領莫羅成為了燈塔國的陸軍總司令,加拿大的英國總督也不知不覺中被換做了阿瑟韋爾斯利。怪不得伊比利亞半島上沒有了他的訊息,原來是被倫敦派到了加拿大。

而且駐歐辦反饋回來的訊息說,英國人在美洲的陸軍力量雖然很薄弱,預計只有一萬人。這個數字是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相加後的數字。但是英國的皇家海軍卻在美洲下了大本錢,據資料顯示,英國皇家海軍在美洲水域部署了九十七艘軍艦。其中有十一艘主力艦【三級風帆戰列艦】和34艘護衛艦。

燈塔國的海陸軍數字相加在一塊,資料不只是二十萬,而且英國人還武裝了不少印第安人。

這些印第安人當年跟法國人攪合在一塊,一場七年戰爭,高盧公雞輸了個底兒朝天,印第安人也被納入了英國人的勢力範圍。燈塔國玩獨立的時候他們還配合著英軍一同對美作戰,就是到了原時空的第二次英美戰爭期間,這些印第安人也是英軍的好盟友。這也怪不得燈塔國後來那麼狠辣的屠戮印第安人了。

“從華盛頓到南京是一段很要遙遠的路程。這之間的距離是由歷史、地理、文化、政治觀點等等的因素所綜合造成的。”燈塔國與這個時代的中國的差異何止那萬里之遙的空間距離啊,更多的‘距離’是文化政治上的差異。

就算是‘開眼看世界’的陳漢,現在都有千千萬萬的人看到燈塔國會深深地咒罵上一句:大逆不道。

“大概在九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費城,我個人對美利堅的印象非常好。在燈塔國獲取獨立戰爭的勝利後的這些年中,兩國民間的貿易往來不斷地在增多。兩國人民對於彼此的瞭解也逐漸在增多。”

“斯蒂芬牛頓先生是一個態度很嚴肅的學者,他在我朝陛下身邊待了三十年的時光。”斯蒂芬牛頓的名字就連燈塔國人都知道,這是距離‘蘋果牛頓’之後偉大的第二個‘牛頓’。

“這位對東西方文化和政治都有深刻了解的先生曾經在自己的日誌中寫道:“對燈塔國的深入瞭解可以為古老的中國開啟一個新生的知識帝國的大門,皿煮那是迄今為止人類思想上結出來的最為璀璨奪目的智慧果實。”

“從那時開始,我的同胞就開始為燈塔國所傾倒。之後,我本人更是親自來到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來到這個公認的自由皿煮之鄉。兩國間的科技和文化交往雖然才剛剛開啟,但對於貴國的研究卻已經在中國掀起了熱潮。

儘管兩國的政治見解有非常大的差異,但是在對很多世界事務上我們還是能達成了高度的共識的,在很多領域我們有著相近的利益關係。”

“我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來到了燈塔國。”兩邊都在磨刀霍霍了。“現在的燈塔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現實主義的風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