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內,陛下可常覽,當知眾臣每每上書言事皆是為了朝廷社稷,但是很多時候,君主卻不能常常堅持執行,反而訓斥,蓋因君父明見萬里,所慮者不同於臣子,乃上下不一之故。臣為官為民所想所感不一亦是此理。”

朱厚照聞言點點頭道:“是這個理。”

毛澄又說道:“陛下臨御十七載,屢屢惟新,所謂者無非強皇權,只是少體諒百姓,然自陛下大安,方有所調整,陛下無錯,臣等身為內閣大臣,力求陛下敬天法祖,兼顧完全,臣等亦無過,正如官府收多收點稅有時並非橫徵暴斂,而是為了本縣、府之雜事,情有可原,但是百姓自然是減稅為宜,這也情有可原。”

朱厚照聞言笑道:“朕明白了。”接著等毛澄的下文。

果然,毛澄接著說道:“陛下對館陶王嚴,對益王緩,亦是如此。”

圖窮匕見,這才落到了正題,朱厚照道:“朕言過許多次,民生艱難,只是貴族屢教不聽,故而言,若真有難處,對其當緩。朕不是那種糊塗之君。”

毛澄道:“只是陛下治國切莫急躁啊。”

朱厚照聞言這才明白剛剛還不是正題,不禁懷疑,心中暗道:我急躁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毛澄見皇帝表情,心中不免腹誹:果然當局者迷!於是緩緩道:“啟奏陛下,臣少時讀史,知歷代所言盛世該有三代之君方才得見,如周朝自文武而至於成康,天下歸心;又如漢自高帝而至於文景,方成富庶。皆是如此。人心相背,非一朝一夕之能改;致治之道,並不是一紙詔書、律令而可得。伏望高皇帝創立國家,至今百五十年,天下大定,不識兵戈久矣,可謂為安。然陛下每每口稱民生艱難,使官清廉守正,人皆向善,以圖速速大治。豈不知人不知畏,有善必有惡,法嚴而奸生。臣竊以為天下大治,如寒冰泮渙,非一日之光能消也。聖人言治天下,亦猶是也。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正是此理。”

“今陛下治國雖不同以往,但根本未變,凡使惟新,盡皆採用,如不廢和平冊、行鄉約、更王號、變制度,使一二人而成,不問賢愚,擢為高官,臣觀之如宋神宗故事矣。然王荊公道德高尚,尚且備受攻訐,陛下信任之大臣能如其否?”

“如今下面衙門各官口必稱百姓,又有幾人心存百姓?詔令以下,諸臣視之循習故常,嘗言:紙上道理耳。竟視為虛文。”

“伏惟陛下,任賢明之士,而明正綱常,暢忠孝仁義,使中正之臣訪察善惡而條舉綱目。凡國有事,令各官議論,然後行之。使道德高尚之士教化百姓,倡導德化,童蒙效之,萬人之中出百賢者,上扶國政。下蘇黎民,三、五十年,國家豈能不治?”

:()我是正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