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訊息一出,滿京城譁然。

莫說楊家人,就連很多厭惡楊氏的人都很難相信,那麼寵愛楊玉環的李隆基,如何能捨得把她遣送回去?

況且楊貴妃被遣歸孃家這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早在天寶五年七月,據傳楊貴妃就因為恃寵驕縱而得罪了皇帝,被李隆基攆回了孃家。

然而可笑的是,當貴妃出宮後,玄宗皇帝很快就後悔了,竟為此飲食不進,變得暴躁易怒,動輒就對左右侍候之人發怒,甚至命人拖出去鞭笞之,跟張翼德似的。

高力士猜測到了皇帝的聖意,於是當天晚上趁著夜色就將貴妃娘娘從楊家接了回來。

這兩人經過了這一番折騰,反倒感情變得越來越好,彼此之間更加珍惜對方。

有了這樣一次前車之鑑,天下人誰還會相信李隆基真能送走楊玉環?

因此當這個訊息流傳開來後,街頭巷陌的百姓和豪強們人人都當個笑話看。

但沒過多久,當楊貴妃的車輦落魄地離京南下,前來湊熱鬧觀看的人群還依稀能略微聽到車輦裡傳來的婦人啼哭之音,不由得面面相覷。

難道陛下當真趕走了楊貴妃?

事實上,這正是李林甫的手段,也是他對楊國忠鬥法的開端。

李林甫深知,楊國忠既無才華,又無修為在身,唯一能倚靠的,就是族妹楊玉環在宮中的恩寵。

只要釜底抽薪,一舉打破了楊氏中人的身後靠山,就能徹底一勞永逸,輕鬆解決楊國忠這個愣頭青。

至於李林甫是如何設計令皇帝對楊貴妃生這麼大的氣呢?

自然是抓住了李隆基這位天子在情感上最大的特點——風流。

玄宗皇帝是出了名的風流倜儻,白居易就曾譏諷明皇“後宮佳麗三千人”,雖說誇張之語,但也可見一斑。

玄宗皇帝在位時期,曾專門設了一個職業,叫作“花鳥使”。

花鳥使專管到民間蒐羅天下美女以充實後宮,名義上是為了太子和諸王選妃,以維持皇室優良血統。

而事實上,花鳥使們根本不看門第、身份,也不管是否婚嫁。只要美色、才藝超眾,就會全力將其虜入深宮,以供皇帝受用。

後世詩人元稹有詩云:

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闈不得偷回避。

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垂淚。

十中有一得更衣,九配深宮作宮婢。

描寫的就是花鳥使擄掠民間美色強行將她們帶回京師的場景。

本來,對於李隆基這種吃著碗裡瞧著鍋裡的行為,楊貴妃雖心裡也有不滿,但並未有抱怨之語。

畢竟那是皇帝,而她楊玉環直到現在也連皇后之位都還沒登上,嚴格意義上說,並不能以妻子身份自居,更不要說堂而皇之地吃醋耍脾氣。

不過此事卻被李林甫抓住了機會,他用各種手段,偽造了大量楊貴妃發脾氣的證據和言論,經由不同的皇帝信任之人的口中說出來。

李林甫還深得漢武帝時期巫蠱之禍的始作俑者江充之真傳,也搞了一出“大乾版巫蠱之禍”,讓李隆基親眼見到了楊貴妃宮中的桐木偶人和布娃娃。

最後,李林甫又適時地讓人將近日來楊家人在京城中的囂張氣焰一一報知於皇帝。

李隆基頓時勃然大怒,當即命高力士帶人把楊貴妃遣送回楊家,同時令刑部重責了一些楊氏家奴。

李宅,李林甫和王鉷相對而坐,兩人臉上都洋溢著喜色。

王鉷興奮地對李林甫拍馬屁道:

“李相此舉真是高明,楊玉環離京,楊國忠那田舍奴又能蹦躂幾時?還不是任由我等拿捏,到時候,章仇兼瓊?別說戶部尚書,我讓他連劍南道都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