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豈會隨汝謀反。我為國討賊,恨不能斬汝,何謂反也?臊羯狗,何不速殺我”
安祿山大怒,把顏杲卿與袁履謙捆綁於中橋橋柱上,用刀子將他們刮死。顏袁二人到死還罵不絕口,顏杲卿一家被安祿山殺掉的有三十餘人。
剛烈如此,所以後來文天詳在《正氣歌》裡面有一句,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這個顏常山舌就是指顏杲卿。
顏杲卿敗後,又率兵攻打不投降的州郡,所過之地皆大肆殺戳,鄴郡、廣平、鉅鹿、趙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又想繼落於敵手。只有饒陽太守盧全誠不投降,直到郭子儀與李光弼大軍到來。
顏杲卿慘敗,還有山東平原(陵縣)顏真卿依然豎立大旗。先是清河人李萼,年僅二十歲,說於顏真卿:“公首唱大義,河北諸郡以公為長城,今清河,公之西鄰,國家平日聚江淮河南錢制於此以養北軍,謂之天下北庫,今有布三百餘萬匹,帛八十餘萬匹,錢三十萬餘緡,糧三十餘萬斛(一斛十鬥,斛鬥是容量單位,石是重量單位,一斛比一石糧食稍多)。昔討默啜,甲兵皆貯於清河庫,今有五十餘萬事。還有戶七萬餘,我認為它的財富抵上三個平原郡,兵馬足以抵上兩個平原郡。如果你能借兵給我,控制這一地區,以平原清河二郡作為核心,餘郡如四肢,無不隨所使矣。”
顏真卿猶豫不決,說道:“平原兵剛剛召集,尚未訓練,自保不足,哪裡顧得上鄰郡也。”
這也是事實,主要李萼歲數太小了,讓顏真卿心中很懷疑他的能力。
李萼說道:“清河請僕向公借兵,非力不足而借公之兵,亦欲觀大賢之明義耳,今看公的意思還沒有下定決心,我怎麼敢魯莽地說出下一步計劃。”
侃侃而談,顏真卿心中大奇,於是答應下來。其他人都認為李萼年輕氣盛,沒有看到叛軍力量強大,借兵只能分散力量,將會一事無成。顏真卿一聽也有道理,開始反悔。
李萼聽到後,在館閣裡寫了一封信給顏真卿,說:“清河郡脫離叛軍,歸順朝廷,奉獻糧食布帛武器幫助官軍,你不但不接受,還心存疑問,我回去覆命,清河郡不能孤立存在,必定有所依靠,如投向叛軍,就會成為你西面的強敵,到時候公不後悔嗎?”
顏真卿悟,於是親自去館閣見李萼,分兵六千,一直送到邊境,握手而別。這才問道:“兵已行,可以言子之下一步打算嗎?”
李萼說道:“聞朝廷派程千里將精兵十萬出崞口討賊,賊據險拒之,不得前。今當引兵先擊魏郡,執祿山所署太守袁知泰,恢復原來太守司馬垂的職位,讓他做西南主將,分出一部分兵力開啟崞口。讓程千里軍隊出來,共同討伐汲郡、鄴郡以北一直到幽陵被叛軍佔領的郡縣。平原與清河二郡率領其他的同盟軍隊,合兵十萬,向南進臨孟津,據守要塞,控制叛軍向北逃跑的道路。估計官軍東征的軍隊不少於二十萬,河南忠於朝廷的西征軍不少於十萬,你只要上表朝廷請求東征軍隊固守(指的是封高哥在潼關的軍隊,可見天下英雄所見略同),不出一月,叛軍必然發生內亂。”
顏真卿說:“善。”
於是依李萼之策,三郡兵血戰一天,大敗魏郡兵,軍勢大振。
一度逼得安祿山進退失據,然而這一切,卻讓李隆基先斬高封二人,後逼哥舒翰強行揚短避長出徵,潼關失守,成為泡影。
~~~~~~~~~~~~~~~~~~~~~~~~~~~~~~~~~~
“阿郎,你還是離開吧,”顏真卿的管家說道。
史思明平定河北後,立即將眼睛放在顏真卿身上,二顏成了安史眼中的心頭大患。在平定信都時,立即讓手下大將康沒野波率領大軍進攻平原。
這時候平原、清河與博平三郡,成了孤地,裡面糧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