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洛陽理學園(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遙遠的蠻荒之地,有一個名為不奴的部落。
這個新生部落的先民們曾經被匈奴追殺,他們居無定所,長途跋涉,從蔥嶺以西,一直逃到阿蘭草原,他們曾經無比艱苦,經歷很多生死的別離。
然而,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對未來的渴望。部落的首領們是一群智慧與勇氣兼具的人。他們日復一日的戰鬥和勞作,從逃亡的大車時期,女官們就教育後代,歷史,文字和算數。
起初,部落只有幾千人,人們生活在簡陋的大車中,每日為生存拼上性命。
直到來到裡海邊,在山海之間居住下來,族人們響應匠師們的號召,男女老少齊上陣,開荒,燒窯,冶鐵,造船,耕種,圈養牛羊,用磚塊和木頭搭建房屋和城牆。
經過十年的辛勤勞作和戰鬥,整個部族已然擁有百萬人口。擁有山海,江海,源啟,希望,不屈,四河,伊犁,落日,黑海,原本屬於羅馬的拜占庭和恰拉卡萊,原本屬於貴霜的撒馬爾罕(原馬拉坎達城),卡爾金,泰爾梅茲,喀布林,庫什克,非洲西部的前進城,南美洲的新世界城,中美洲的兩洋城,以及大漢朱崖郡的南海城,共二十座城池,地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
在部族的引領下,不奴族的教育體系一直在不斷完善。他們教育部族中的青年和孩童,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傳授歷史,知識,科學思想,工業,戰鬥和農業知識,甚至從幼年就進入工坊學習。這些孩童被稱作“白馬少年”,寓意著他們如同白馬般純潔、勇敢,承載著部落的希望。十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不奴族的人口增長到了百萬之眾。曾經的荒野之上,如今矗立著一座座繁榮的城市,田地裡稻穀金黃,牲畜成群。
而那些白馬少年,也已成長為部落的中堅力量。他們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工具,還能解讀星辰,解讀歷史。他們用知識指導族人更好地耕種、狩獵,鍛造和研究,記錄整個文明的事物和歷史。白馬少年們穿梭於各個城市和村落之間,傳播知識,成為文明的行者。
他們如同這個民族揚起的風帆,推動著不奴族這艘巨輪滾滾向前。在他們的努力下,部落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不奴族的崛起,證明了知識的力量,也展現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到公元一一七年,不奴族擁有經過至少六年教育的少年,共四萬五千人,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放大。
最可怕的是,不奴族從一一四年開始,每年在各個行業裡會挑選出五百白馬少年,進入不奴族科學院。
到一一七年,共有兩千人的研究團隊,專門從事農業育種,工業冶煉,工業鍛造,發動機,軍事,政治和經濟等七個方面的研究。
白馬少年們是驕傲的,他們能看到一個部族每一段時間就會改變,就會出現很多以前不曾見過的東西,而這些都是他們的學長們設計和製造的,所以他們承載天命。
東漢王朝的車輪已滾滾前行至安帝劉祜在位時期。這一年,洛陽城東南的開陽門外的太學裡,學子們的心境複雜而微妙,猶如春日裡洛陽城外的洛水,波瀾起伏,既有奔騰向前的激盪,也有深流不露的靜謐。
作為東漢最高學府,太學承載著無數學子的榮耀與夢想。踏入太學的那一刻,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憧憬。在太學的講堂上,儒學經典被反覆研讀,從《詩經》的浪漫吟唱到《禮記》的嚴謹規範,從《易經》的深奧哲理到《春秋》的史海鉤沉,每一部經典都像是一座寶藏,等待著學子們去挖掘。他們相信,透過這些經典的學習,能夠開啟智慧之門,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然而,現實並非如理想般美好。東漢王朝自光武中興後,雖有明章之治的輝煌,但如今已逐漸顯露出頹勢。天災不斷,蠻族反叛,宦官干政、外戚專權的陰影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