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始的整個1980年代,其利潤的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印表機上的postscript方案實現,即raster image processor——光柵影象處理器的高昂授權費用。
這個時期的adobe,運作模式還是典型的工程師思維,吐個吐沫是顆釘,銷售策略上欠缺靈活,完全靠著獨創的技術闖蕩市場。
postscript方案實現類似於智慧手機的晶片解決方案,高通擁有大量3g專利,賣的東西也黑,手機廠商只能認了。
但是,市場從來就不會缺少攪局者,於是,聯發科出現了,高通無法安逸了。
adobe在postscript上的市場境遇,也大致如此。
但隨著risc技術的興起,很多基於這種處理器的新平臺紛紛出現,第三方的postscript實現方案變得相當普遍。其它廠商們自然不會再逆來順受rip的昂貴。以及通常只能在少數一些特定硬體上執行的弊端。而adobe也是經常在支援新平臺方面落後一步。
這種被動在高階和低端領域體現的最明顯,憑藉新硬體所提供的新特性,達到更高指標的印表機,得不到adobe的及時postscript方案實現;而低端印表機無法接受價格不菲的授權費用。
許多廉價鐳射印表機,乾脆不支援postscript,它們的驅動程式根本不使用postscript。
當需要在這樣的印表機上使用postscript時,可以使用一個名為ghostscript的自由軟體,其屬於一種postscript直譯器。
ghostscript使用主計算機的cpu進行光柵化處理、將結果作為一個大幅的點陣圖。傳送到非postscript印表機上,從而實現列印postscript文件。
同時,ghostscript也可以在計算機顯示器上預覽postscript文件,以及將postscript轉換成如tiff和png這樣的光柵圖形或者如pdf這樣的向量格式檔案。
說到底,就是因為隨著計算機的硬體效能不斷提高,cpu快了,記憶體大了,adobe的postscript實現方案和漢卡一樣,不需要藉助單獨的硬體執行,個人電腦的主機就能全部包辦了。
另外一方面。adobe透過postscript壟斷印表機市場,引發了微軟和蘋果這兩家公司的不滿。於是聯合起來試圖將adobe從獨霸的位置上拉下來。
微軟公司將它購買的trueimage postscript直譯器授權給了蘋果公司;而蘋果公司不再與adobe保持步調一致,比如自己的印表機不只使用adobe的postscript的方案實現,並將它的新字型格式truetype授權給了微軟公司。
一個技術標準混到這步田地,無論它當初如何成功,都會變得四面楚歌、岌岌可危了。
如果adobe只靠postscript過活,一條路走到黑的話,估計也會和大部分矽谷的公司一樣,要麼倒閉,要麼被收購。
好在adobe及時地進入了消費軟體市場,推出了illustrator,並且機緣巧合地得到了日後的旗艦產品photoshop。
更為重要的是,進入1990年代的adobe和ea一樣,學會了資本操作,把對手的產品買過來,該停的就停,該並的就並,算是領略到了壟斷手段的真正精髓。
熟知adobe崛起之路得失的唐煥,自然要避免一些失誤。
現在的adobe,背靠著哲儒,在實力上並非原本時空裡公司初創階段的寒酸處境可比,產品線的豐富程度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