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故人相見(十四)(第1/3頁)
章節報錯
崔胤的話誰也是挑不出來毛病,只是此番李保更是想要知道王奇陽和張素怎麼想,與此同時,李保也是不想崔胤說太多了,節度使制度倒是不至於會提到宦官專權的事情,可只要是針砭時弊的話,則必然會走到這一步的。黃巢之亂開始,宗室就走上了流亡之路,那時候,宗室的性命也隨時隨地都在權宦的手上,只要是他們願意,宗室便是魚肉,而權宦則是刀俎。
崔胤從節度使制度開始,將這件事情剖析了一番,讓眾人都是不免微微頷首,表示對於崔胤的認同,而李保卻也是多看了崔胤幾眼,覺得此人可堪大用,只是李保更擔心的是崔胤直接便是提到了權宦,當即說道:“眼下朝廷需要儘快返回長安,對於這些朝廷的制度,只怕是需要到時候再進行更改,眼下,這些是倒也是不著急。”
李保的話崔胤幾人自然是明白,杜讓能也是不可能讓崔胤繼續說下去了,當即便是說道:“其實今日我們之所以趕來,卻也是想要聽聽王道長和張道長的高見,而崔大人這句話卻也是拋磚引玉了,王道長,張道長,請吧!”
跟楊復恭同席而坐,崔胤自然是有些不滿意,不過吉王李保和宰相杜讓能卻也都是阻止了崔胤了,崔胤卻也是不能多說什麼了。王奇陽見狀,卻也是不能再行推脫了,他想了想,說道:“崔大人可是朝廷的青年才俊,眼下崔大人提到了節度使制度的問題所在,那貧道便是隨著崔大人的話說下去吧。想當初帝辛無道,周文王和武王伐紂,建立了大周八百年的國祚。可是,大周卻也是在建立之處便是埋下了滅國的禍根。”
古代帝王的後裔和商的遺民以及立功的將士,讓他們在地方作“諸侯”,分割槽管理,輔佐周王,被封的“諸侯”在“封國”內繼續分封,透過這種逐級分封,下級對上級承擔繳納貢物,軍事保衛,服從命令等義務。目的是為保證王室的強大,拱衛王室。對各諸侯國有效控制,加強統治。
商代已開始分封諸侯,稱號有侯和伯。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居民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軍賦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西周時期周人在北土分封召公,東土分封齊太公和魯周公,南土分封南公,這幾位都是周初歷史上的重臣,可見周人對封邦建國這一政策的重視。
王奇陽所說是大家都知道的,眼下都是點了點頭,而杜讓能則是說道:“周朝初期,由於滅商以及東征的勝利,周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受封的主要為同姓子弟,不過也有異姓功臣。利用冊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叫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居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叫他們作諸侯的卿大夫。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應該定期進行朝貢,還應該隨時準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而且,再分封中,以周王的名義‘授土’、‘授民’,使周的親族、姻親和功臣在新佔領地建立了一批新興國家。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為首的等級制度,是周朝社會的基本結構。”
眾人均是點了點頭,不愧是宰相,對於這些事情也是看得十分清晰,而杜讓能見狀,又是接著說道:“春秋時期,隨著井田制的瓦解和爭霸戰爭的發展,周朝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喪失,‘分封制’開始破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國推行單一的‘郡縣制’。漢朝承襲了秦朝‘郡縣制’,這種行政區劃管理制度,與秦行政區劃不同的是,在推行‘郡縣制’的同時又推行封國制,封國包括王國和侯國,這種兩種並行制又稱‘郡國制’,兩漢時期雖郡國並行,但仍以‘郡縣制’為主。漢朝初期,劉邦面對拼湊起來的諸侯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