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捨了。或許,唯有將捭闔劍毀去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吧。”

不愧是壽王殿下,雖然年紀輕輕,然而經驗卻是極為老道,李昌符拿李傑也是一點辦法沒有,想了想,他才說道:“可若是朝廷得到了這柄劍,卻也是有著巨大的好處呀,要知道,那可是天命所歸。”

李傑搖了搖頭,嘆道:“難道,這柄捭闔劍還會成為一方傳國玉璽嗎!”

“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將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秦子嬰元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但是《應氏漢官》和《皇甫世紀》記載漢傳國玉璽字跡為‘受命於天,既壽且康’。”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更始帝劉玄三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國璽易主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中平六年,何進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大業十四年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隋亡。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玉璽遁入漠北突厥。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該玉璽歸於李唐。”

李傑對於這傳國玉璽的事情知道得可是太多了,將傳國玉璽的歷史一一說出之後,他嘆了嘆,說道:“這捭闔劍不過就是一個陰謀而已,說到底頂多也就算是區區的‘大楚興,陳勝王’而已,可卻也是吸引了那麼多人的相信了。而江山的興亡,說到底卻也只是實力的強弱不同而已,強大的總要掌控這個天下,至於弱小的,早晚都要滅亡的。捭闔劍的出現不過又是一人覬覦天下而已,若是我們真的把這柄捭闔劍太當回事了,到時候到底還是會成為一個更加麻煩的事情。李總管,你到底還是一片忠心,從來也都沒有覬覦過這柄捭闔劍。”

當初李昌符前往古川鎮可真的就是想要得到那柄捭闔劍,眼下他卻也是笑了笑,道:“多謝壽王殿下理解,微臣簡直是感激莫名呀。只是,既然捭闔劍已經出現在江湖之中了,還望壽王殿下可以給捭闔劍一個合適的去處才是。”

李傑想了想,還是說道:“哦?李總管,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呢?眼下這柄捭闔劍,適合前去何處呢?”

李昌符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