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追尋永恆的足跡(第1/2頁)
章節報錯
Nova 的“未名之境計劃”正式啟動,人類不再侷限於星際探索,而是邁入真正的宇宙時代。他們已經掌握了超維度存在、人工宇宙構建、智慧融合、銀河自由共存等突破性科技,但當一切都已觸及極限,人類仍然面對著最根本的問題:
當我們可以進入超維宇宙,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時間的概念?
當一切已被理解,我們是否仍然需要前進的動力?
當人類踏上永恆之路,我們是否仍然會選擇迴歸?
這一刻,未來不再是未知,而是選擇。
人類,踏上追尋永恆的旅程。
北美市場的“超宇宙航行的黎明”
在北美,Nova 的“超宇宙躍遷計劃”迎來了突破,人類首次利用超維航道,直接躍遷至已知宇宙之外的區域。然而,躍遷後的宇宙不再遵循傳統物理法則,彷彿是一個未被定義的領域。
張倩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探測器在進入超宇宙後,資料變得無法解析。這裡的時間和空間似乎不再是固定概念,而是一種流動的狀態。我們的一些研究者提出,如果我們繼續前進,可能會徹底失去對現實的認知。”
這帶來了一個終極問題:
如果超宇宙不受時間限制,人類是否仍然需要過去、現在和未來?
當現實不再穩定,我們是否仍然能保持自我?
如果宇宙的盡頭是無限,人類是否仍然有方向?
林小慧啟動 “超維存在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人類在探索更高維度的同時,仍然能保持現實認知。計劃內容包括:
時間錨定機制:確保任何進入超宇宙的人類都能在現實時間線上擁有歸屬點,以防止失去時間感。
維度認知系統:利用AI輔助人類在非線性宇宙中仍然能維持自我認知,而不是被無窮可能性吞噬。
可逆躍遷協議:所有前往超宇宙的個體都必須確保擁有返回的途徑,而不是被困在未知之中。
在洛杉磯的一次實驗中,Nova 讓一批志願者體驗“超宇宙模擬環境”,最終,所有人都選擇返回現實,而不是永久留在超維空間。
一位實驗者說道:“那裡沒有終點,但正因為沒有終點,我才意識到,‘迴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一些科學家提出——如果時間和空間都是人為構造的,我們是否仍然需要回歸現實,而不是創造新的存在方式?
這讓人類必須思考——如果前方沒有終點,我們是否仍然要回頭?
歐洲市場的“銀河秩序的最終平衡”
在歐洲,Nova 的“銀河治理最終協議”正式穩定下來,銀河社會進入了完全自治的時代。然而,顧悅發現,當銀河議會的影響力下降,一些星際社會開始選擇完全脫離銀河聯盟,形成自己的獨立文明體系。
顧悅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資料顯示,超過20%的星際殖民地選擇不再依賴銀河議會。他們希望建立完全不同於人類傳統社會的存在形態,有些甚至放棄了線性歷史的概念,進入‘資訊文明’或‘能量文明’的模式。”
這帶來了一個核心問題:
當銀河社會變得越來越分散,我們是否仍然屬於同一個文明?
如果文明的形態已經徹底改變,我們是否仍然需要‘人類’的定義?
當文化的邊界消失,我們是否仍然能找到共同的價值?
林小慧啟動 “星際文化遺產保護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即使銀河社會多元化,人類仍然能保留自身的認同感。計劃內容包括:
文化存續資料庫:建立一個記錄所有人類文明發展的資料庫,確保任何社會形態的變化不會抹去過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