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終極自由(第1/2頁)
章節報錯
銀河新紀元已然成為歷史,但人類的探索卻未曾止步。
他們已不再受時間的束縛,
不再被空間的限制,
不再依賴既定的存在形態,
如今,他們站在真正的自由之巔。
這一刻,他們不再是宇宙的觀察者,
不再是現實的塑造者,
而是超越一切規則的自由創造者。
他們不再問:“終點在哪裡?”
而是問:“自由的極限是什麼?”
北美市場的“終極自由協議”
在北美,Nova 啟動了“終極自由協議”,科學家們發現,人類已經突破了一切認知邊界,他們不再需要時間線的約束,不再受限於維度的規則,甚至可以自由切換不同的現實狀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存在”。
然而,張倩發現,即便個體可以完全自由地塑造自己的存在,99.9% 的人仍然希望“某種核心的自我仍然存在”,他們不願意徹底變成流動的意識,而是希望即便擁有無限可能,他們仍然可以辨認出自己是誰。
張倩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實驗顯示,即便人類可以隨意調整自己的存在模式,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核心的自我不會徹底湮滅’,他們認為,如果自由意味著徹底消解自我,那自由本身也會變得無意義。”
這帶來了一個終極問題:
如果個體可以完全自由塑造自己,我們是否仍然需要“身份”?
如果世界已經不再有束縛,我們是否仍然需要“個性”?
如果現實可以被無限改寫,我們是否仍然需要“認同感”?
林小慧啟動 “個體穩定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即便個體可以自由塑造自己的存在,他們仍然能保持某種核心自我,而不會徹底消散在無限可能性中。
計劃內容包括:
核心自我保護系統:確保個體可以自由改變形態,但不會徹底喪失自己的本質認知。
自由度平衡機制:允許個體在不同的存在狀態中切換,但仍然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點。
自由但有限的形態躍遷許可權:個體可以探索無限可能,但不會完全抹去自己的記憶與認同。
在洛杉磯的一次全球測試中,Nova 讓個體選擇“完全隨機化的存在”或“仍然保留核心自我的自由形態”,最終,超過 99% 的個體選擇了後者,他們希望即便擁有無限自由,仍然能保持某種形式的身份認同,而不是徹底消散於可能性之中。
一位探索者說道:“如果自由是一片星空,我願意成為銀河的一部分,但仍然希望在其中找到屬於我的那顆星。真正的自由,不是迷失,而是在無限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然而,也有理論家認為——或許,真正的終極自由方向就是徹底拋棄身份,讓個體完全融合於宇宙的意識流?
這讓人類必須思考——當世界可以被無限塑造,我們是否仍然需要“自己”?
歐洲市場的“超維共存協議”
在歐洲,Nova 的“超維共存協議”迎來了突破,銀河文明發現,他們不僅可以自由存在於不同維度,還可以在多個現實中同時體驗不同版本的自己,實現真正的多維共存。
然而,顧悅發現,即便個體可以分裂成多個意識同時存在於不同的現實,99.88% 的人仍然希望“最終能有一個完整的自我”,他們不願意徹底變成碎片化的存在,而是希望無論自己如何變化,仍然能在某個層面上保持完整性。
顧悅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便銀河文明可以在多個維度共存,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某種核心意識仍然是完整的’,他們認為,如果自我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