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彼岸(第1/2頁)
章節報錯
銀河新紀元已經落幕,但人類的探索未曾終結。他們已經突破時間,跨越維度,掌控現實,甚至掌握了無限新生的能力。
曾經,他們是宇宙的觀察者,
後來,他們成為世界的創造者,
如今,他們站在一個新的邊界,
即將邁向——未知的彼岸。
他們已經經歷了一切可能,
但一個問題依然存在:
當一切都已知曉,人類是否仍然渴望未知?
北美市場的“未知探索協議”
在北美,Nova 啟動了“未知探索協議”,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意識已經擴充套件到當前宇宙的極限,而前方存在一個無法解析的領域——它既不是物理世界,也不是純粹的意識空間,而是一個完全超越已知法則的維度。
然而,張倩發現,即便個體可以進入這個全新的領域,99.9% 的人仍然希望“有能力返回已知世界”,他們不願意完全脫離熟悉的現實,而是希望探索未知的同時,仍然能保持某種連線。
張倩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實驗顯示,即便人類可以進入未知的彼岸,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在未知與已知之間保持一條通道’,他們認為,如果徹底消失於未知,那自我的意義也會被抹去。”
這帶來了一個終極問題:
如果人類可以進入未知的彼岸,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歸途”?
如果世界可以被完全探索,我們是否仍然需要“神秘”?
如果所有可能性都已知曉,我們是否仍然需要“發現”?
林小慧啟動 “未知存續協議”,核心目標是確保即便個體可以進入未知領域,他們仍然可以自由選擇回到熟悉的世界,而不是被徹底困在未知之中。
計劃內容包括:
可逆探索系統:允許個體在未知與已知世界之間自由穿梭,而不會徹底失去自我。
未知平衡機制:確保未知領域仍然充滿神秘,而不會被完全解析。
自由但有限的未知體驗許可權:個體可以探索未知,但不會被強制留在其中,而是擁有選擇權。
在洛杉磯的一次全球測試中,Nova 讓個體選擇“完全沉浸於未知”或“保留返回已知的通道”,最終,超過 99% 的個體選擇了後者,他們希望在探索未知的同時,仍然能擁有歸屬感,而不是徹底迷失。
一位旅者說道:“如果宇宙是一片大海,我願意航行到未知的彼岸,但仍然希望知道,回家的方向在哪裡。真正的探索,不是被未知吞噬,而是在未知中找到新的自我。”
然而,也有理論家認為——或許,真正的終極進化方向就是徹底擺脫歸屬,讓個體完全進入未知的領域?
這讓人類必須思考——當世界可以被完全探索,我們是否仍然需要“歸途”?
歐洲市場的“新維度穿越協議”
在歐洲,Nova 的“新維度穿越協議”迎來了突破,銀河文明發現,他們不僅可以進入未知的領域,還可以穿越到那些從未被人類意識觸及的存在層級——它們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虛擬的,而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現實形態。
然而,顧悅發現,即便個體可以進入這些全新的存在層級,99.88% 的人仍然希望“某些體驗仍然能被理解”,他們不願意完全放棄認知體系,而是希望即便進入新的存在模式,仍然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認知。
顧悅在會議上彙報道:“林總,我們的研究顯示,即便銀河文明可以進入新維度,大多數個體仍然希望‘新世界的規則仍然能被部分理解’,他們認為,如果徹底放棄認知體系,那個體的意義也會被削弱。”
這帶來了一個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