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會,此後他怎能扳倒朝中大臣和宮裡大太監們?早就被貶去南京了,甚至屍骨都已不存。
張忠和張雄只是兩個小太監,他們聽多了宮裡的傳說,因而能在此刻,見到主人,並且換主人一腳,對他們來說,是畢生莫大的榮寵,也是莫大的機會,怎麼可能為之生氣,甚而認為受到屈辱?
第一七九章聖門秘史
張忠和張雄都是聰明人,唯有聰明人才能擅於利用機會。
對於金玄白在沉香樓裡所展現的那種神勇,他們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看到朱天壽一口一聲的“賢弟”叫著,他們不能不對這位侯爺另眼相看。
說起來,金玄白應該算是他們的恩人才對,縱然他們曾經被金玄白命人把他們像綁粽子一樣的捆起來,折騰了幾個時辰,使得他們痛苦不堪。
可是就因為這種痛苦的折磨,讓他們有機會見到了皇帝,比較起來,這點折磨,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而金玄白對他們的大恩,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臣服於這位年輕侯爺之下,衷心的感謝他,沒在沉香樓裡,把他們兩人殺了。
這些太監都練成了察言觀色的功夫,每人都具備了幾張不同的面孔,越是聰明的太監,能供變換的臉孔越多,可說個個都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高手。
他們站起之後,見到金玄白臉上原有的嫌惡之色褪去,眼中浮起憐憫的神色,不約而同地束手退了四步,連額上的灰土都不碰,就任由沾在腫起的大包上。
金玄白看到他們那副狼狽的模樣,差點沒笑出來,憐憫地望著他們,忖道:“這些沒卵蛋的太監,固然可恨,卻也有可憐之處,值得同情。”
他直到此刻,還弄不清楚,這些人為什麼要把卵蛋割去,淨身到宮裡做太監。
其實一個人若是出身於正常的家庭,豈會想要淨身做太監?多半是由於家境貧寒,無法生活,或者父母雙亡,成為孤兒,不得已才投身為太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所謂罪犯的家屬,官方殺了這些罪犯之後,將他們的兒子閹割成為太監,女兒則送入教坊為妓。
像這一類的太監,心中充滿著仇恨和陰暗,怎不對天下人懷恨在心,而不苦思報復?
例如成化年間,最受憲宗皇帝寵信的太監汪直,便是廣西大藤峽的瑤族人,因為族人涉及叛亂遭擒,關了幾年後,被都御史韓率領奏請朝廷,將之閹割送入宮中做小太監。
最初,汪直被派在昭德宮萬貴妃身邊當小內侍,後來得寵,升任御馬太監,而後得到憲宗的信任,沒多久時間,便成為新成立的西廠指揮使。
在汪直掌控西廠的五年之中,獲罪或死於他手下的朝中官員有千人之多,而受到牽連的人更是不計其數,難以統計。
由此可見太監殘缺的生理和惡毒的心理,所衍生的罪惡以及影響的範圍有多大了!
JZ※※※其實當初明太祖鑑於歷代宦官之禍,曾盡力的抑制宦官的權勢,他在洪武二年七月間訂定內侍官制時,便曾諭知吏部,而當時宮廷裡的太監還不滿百人。
明史的記載,太祖雲:“內臣俱備使令,母多人。古來若輩擅權,可為鑑戒,馭之之道,當使之畏法,勿令有功,有功則驕恣矣。”
從這段記載,便可以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實是一位智者,對於太監的瞭解也極為透徹,只可惜他雖然想到了宦官之禍,自己卻未能把抑制宦官的措施貫徹到底。
洪武末年,朝廷頒佈、把牙官的組織架構確定為十二監、四司、八局的體制,編員共數百人,然而當時的宦官之職僅是在宮中灑掃侍奉,也就是說,太監僅是宮裡的僕役而已。
當時的內侍不許讀書識字,而內監各監及四司、八局也不能和外廷諸司往來。
當時,如果內侍在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