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炮也開始出現在了戰場上,後方一共運來了上千門自走炮。

雖然這些自走炮最大的口徑只有105mm,但這些自走炮極為靈活,生存能力也極強,分配到各部隊之後,使各部隊的步兵支援火力迅速增強。

後方甚至運來了72門203mm重型榴彈炮,對於國防軍來說,105mm口徑火炮只能算是中口徑火炮,155mm以上的火炮才算是重型火炮,但對於日軍來說,105mm口徑的火炮就已經算是重型火炮了。

這些火炮運送到前線後,前線的火炮數量不斷增加,日軍被打得鬼哭狼嚎,單以203mm口徑榴彈炮來說,其殺傷面積達到72x18平方米,也就是一顆炮彈砸下去,可以殺傷1296平方米內無防護的目標。

而且發射的是高爆彈,炸一下就是一個大坑,日軍防線被這些高爆彈炸得彷彿要被掀個底朝天一般。

日軍塹壕裡計程車兵被炮彈炸一下,就算是躲在塹壕裡,也會被直接震死,或者被掀起的泥土直接活埋。

而日軍海軍艦炮卻打不到國防軍,而國防軍的重型火炮卻能打到日軍。

連日下來國防軍的偵察機一直在天上徘徊,偵察兵也在前線不斷偵查,一旦發現某段工事中的日軍暴露出來,馬上就會遭致國防軍的炮火打擊。

在未發動進攻的時候,國防軍炮火一般只打擊一輪就會停止,因為第一輪的炮擊是最具殺傷力的,等日軍士兵都躲進塹壕了,殺傷效果就大大降低,除非是203mm口徑榴彈炮才能產生一定效果。

前線到處都是狙擊手也讓日軍的行動變得極為不便,日軍士兵也是人,總會有從塹壕裡探出腦袋的時候,這時候就很容易被狙擊手一槍爆頭。

雖然說狙擊的最佳位置是上身部位,但在狙擊塹壕裡的敵軍時,就必須直接打擊敵人的頭部,這確實是一個技術活,成功率雖然有所下降,但很多狙擊手還是在前線狙擊過程中練就了一手一槍爆頭的本事。

空軍轟炸機也在不斷出動,不過奇怪的是出動的轟炸機並不多,不過空軍的炸彈威力卻是不容小覷。

日軍後方的一些重要設施連續遭到中國空軍的轟炸,不過日軍顯然沒有想到空軍能夠轟炸他們的海軍艦船。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都認為海軍艦船是能夠移動的,而空軍的炸彈投擲是沒有太多精確性的。

所以日軍對於中國空軍轟炸日本海軍的思想準備並不充分。

國防軍這樣的慢火細工下,日軍傷亡一天天的上升,炮擊、狙擊、轟炸,這讓日軍前線陷入全面被動的狀態,每天還有不少日軍士兵陣亡。

而進攻貌似也無從談起,日軍連續發動的幾次大規模進攻都被中國陸軍所擊退,一時讓日本政府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為了防止中國陸軍大舉進攻,日本政府只得讓日本海軍停留在萊州灣對陸軍進行火力支援。

事實也證明中國陸軍對於日本艦隊的重炮極為忌憚,一直不敢在佔據優勢的戰局下發動進攻。

而日軍的裝備本身都是極為廉價的玩意,陸軍火炮也不多,日軍現在同樣也忌憚於中國陸軍的火炮,更加忌憚於中國陸軍的優良裝備,所以日軍也不敢發動進攻。

日軍的意志力確實是不錯的,然而意志力在山東半島這種完全不惡劣的作戰環境中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只有在那種極寒和叢林當中,意志力才能發揮出強大戰鬥力。日軍引以為傲的意志與精神在山東完全發揮不出來,而中國陸軍同樣不缺乏意志與精神力量。

雙方的戰事開始進入僵持的階段。

但這種僵持對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