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透過政府、黑幫對民間資本進行聯合圍剿,民間資本總是耗不過我們的,只要持續的圍剿他們,未來國內的有價值不動產都將是財團的。”

這次會議在平淡中結束了,此時的財團還未到要收割果實的時候。

財團和民族資本家此時一邊在國內擴張,一邊也團結在一起,在海外加大市場掠奪。

如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的市場,中國資本已經衝進去了,並掌握了不少原材料生產基地,同時金融、銷售、醫療等方面也能看到中國資本的影子。

中國的外部商品市場的佔領問題主要還是產量,如果無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將鋼鐵等緊缺物資的產量提高上去,那麼等到歐洲人捲土重來,價格上不一定競爭得過人家。

以內本身要在價格高的時候多出口一點是正常的,價格低的時候先保障國內需求,出口自然也就少了。

要能夠保障國內需求的情況下又大量出口,這才能拼價格。

那時候要拼價格的話,中國根本不怕歐洲人。

中國有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還有廉價的勞動力,歐洲拿什麼來比呢?

不過在歐洲人捲土重來前,確實是一個十分夢幻的黃金時代,西藥價格普遍上漲了2o~3o倍,個別還上漲了五十多倍。

這些西藥市場也就被中國只要公司給佔領了,同時還有藥品送到南北和加拿大和美國的藥品進行競爭。

美國的藥品生產數量並不大,之前主要是德國人包攬了這一產業。

早已做好準備的中國在美國反應過來之前,就已經先把藥品輸入南美和加拿大了,同時吞下了澳大利亞、東南亞、印度、非洲、俄國市場。

原本價值一元的藥品,現在能賣個二三十元,這其中暴利可想而知了。

鋼軌價格一噸也上漲到了八十炎黃幣了,一戰前只需要四十炎黃幣就能買一噸鋼軌,財團現在錢多得沒地方花,就大量修鐵路。

大量民族商人帶著錢前往海外開拓市場,特別是那些退伍軍人,他們有紀律能吃苦,很多人甚至跑到非洲、南美等地去開拓海外市場。

他們把中國商品賣往世界各地,在把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的送回中國。

德國在1914年之前,在南美投資了9億美元,這9億美元的資產,如今全部都賣給了中國。

除了在南美的投資,德國還把在亞洲和部分非洲的投資都賣給了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

因為同盟國的黃金沒有協約國那麼多,所以海外資產自然是要賣的。中國並非是直接用錢去買,而是給德國出口各種作戰物資。

同盟國獲得了這些物資後,起碼在1916年,德國6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看上去除了海軍不佔什麼優勢外,在6地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優勢。

中國也從德國那裡拿到了大量海外資產,而協約國同樣也在賣海外資產,不過英國人的海外資產主要是鐵路。

英國的海外投資當中,幾乎大部分都是鐵路投資,佔到了四分之三的程度,中國資本對這些鐵路很多時候並不感興趣。

反而對那些礦產之類的東西很感興趣。

法國的海外資產也有些,但沒有德國那麼多,但如果直接算殖民地的話,法國的海外資產自然是更多的。

英國、法國、俄國基本上都開始出售在中國的資產,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也全都接了,然後用物資換取。

此戰過後,中國國內已經幾乎看不到什麼列強的資產了。

而中國在海外卻攫取了很多資產,加上當初大砸銀子買下的資產,加上那些民族商人開始到海外大量投資,中國的海外資產正在激增。

出國經營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