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公的案子最後落到了靖王的頭上,梅長蘇嘆了一口氣,他不明白為什麼,同樣都是兒子,太子和譽王就被他處處偏心,就是因為能說會道,會陽奉陰違嗎?這樣的大梁朝堂,沉積爛弊,下一次邊境大亂大梁還能再有一支軍隊浴血奮戰嗎?

譽王還是不想失去慶國公這個軍方的代表,而蘭園藏屍案件牽扯到了太子那邊的戶部尚書樓之敬,在大梁官員是不允許狎妓的,而蘭園就是給大梁朝堂上的官員準備的,而那些被折磨致死的女子最後都成了這井裡的枯骨。太子本想此次和譽王握手言和的,但是梅長蘇一番洗腦之下,刑部的人被譽王放話大開方便之門。

譽王覺得梅長蘇的話很有道理,他又不謀反,軍部的力量對他來說其實沒有搞掉太子重要,他這麼多年又被那個謝玉戲耍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而且,他施恩了靖王,“救了”霓凰郡主,慶國公在軍中影響力不比靖王,更比不上霓凰。更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謀反,也沒有想過忤逆父王,慶國公的案子已經是影響大梁的民生根基了。

然後譽王沒了慶國公,太子沒了戶部尚書。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楊柳心妓院,文遠伯之子邱澤被吏部尚書何敬中獨子何文新在眾目睽睽之下砸死。

不管是因為故意設計也好,或者安排人挑撥也好,這樣的朝堂官員養出的紈絝子弟,真的是讓梅長蘇有些懷疑起來,他費盡心機推景琰上位誠然是為了赤焰軍平反,但是這樣的朝堂,景琰該怎麼辦。

吏部尚書府裝聾作啞,京兆尹又不敢強破府門,文遠伯雖算不上什麼權臣,但是也擁有面聖資格,何敬中沒辦法只能求助譽王,這可是他的獨子啊,家中老孃縱容他也頗為疼寵,不知道哪個大聰明給譽王建議先定案收押,再另行打算。

大概是秦般若告訴譽王,紀王爺看到了現場,大概也是那個大聰明說的辦法也可以操作,譽王暫時放棄了想幫何文新脫罪的想法。謝玉呢,在想著怎麼讓越嬪復位,暗戳戳的挑起了梁帝對霓凰的忌憚,然後又安排禮部尚書發表年終尾祭關於太子拂裙,越嬪復位越妃了。

梅長蘇覺得這次連選都不用選了,太子和譽王這次又要扯平了,吏部,禮部,嘖嘖嘖,這兄弟兩人門下的人都是各自作各自的么蛾子,現在梅長蘇覺得自己可以順勢而為一波了。

越妃復位,然後禮部尚書就被彈劾了,“明知朝中祭禮規程有誤,不加以糾正,僭越中宮,太子孝道有失”僵持之下,朝堂倫理就開始了,其實這是個陽謀,贏了譽王失聖心,輸了譽王其實沒什麼損失,他和太子已經是不死不休了,大概是有了梅長蘇之後譽王覺得自己屢屢獲勝,這次被梅長蘇pua的也是信心滿滿。

靖王躊躇之後還是告訴了靜妃他決定奪嫡了,但是自覺宮中人多口雜,沒有說小殊之事,靜妃其實是個胸中有丘壑的人,因為她不愛梁帝也不向往權勢活的很清醒,不會拖靖王后腿,甚至還能幫到靖王,只事靖王本人覺得自己母妃柔柔弱弱溫溫柔柔需要照顧罷了。

因為朝堂倫理之事,太子譽王各顯神通,譽王平時都是禮於文人墨客,大概比太子風評要好些,太子無奈之下就重金請來當世大儒,譽王現在就好像是找媽媽的小蝌蚪,有事兒都找梅長蘇,連秦般若也不怎麼信了。

梅長蘇呢,早有預料,再三猶豫之下讓穆青帶著那一枚玉蟬去了靈隱寺請了周玄清來,這一局他是為了讓眾人明白,太子,譽王,靖王他們沒什麼區別,中宮皇后沒有嫡子。譽王呢,只覺得梅長蘇就是梅長蘇人脈資源果然厲害,連周玄清都請的動,自覺自己這次一定能再贏太子 。

來陪自己{太子妃}的翎羽只覺得,這太子和譽王都是蠢貨啊,梁帝也是蠢貨,三足才能鼎立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雖說那是兩隻蠢虎,但是蠢貨的殺傷力可比聰明人大得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