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就知道該怎麼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至少,也有一個“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比方說,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當時是拿什麼來拯救自己的世界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壹 拿什麼來拯救你,我的世界(3)

□ 應該是些很管用的辦法吧?我也很想知道呢,能不能講講?

■ 又急功近利了不是?別老想著有什麼屢試不爽的辦法,拿過來就能用。實話實說,我們現在之所以弄得問題多多,原因之一,就是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不管講什麼,都要跟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職務升遷等等掛鉤,不掛鉤沒人聽。周易禪宗,先秦諸子,《水滸》、《三國》、《紅樓夢》,都看出“職場三十六計”來了,還美其名曰“國學”。其實八竿子打不著,也未必管用。告訴你吧,那都是些“披著羊皮的黃鼠狼”,至多是一些“術”。先秦諸子留下的,可不是那樣的東西。

□ 那你說他們留下了什麼?

■ 道。他們留下的是“道”,用來拯救當時世界的,也是“道”。天下無道,則唯道可以救之。所以就連最實用主義的法家,也留下了“道”。當然,法家也講“術”。儒、墨、道、法四家當中,法家是最喜歡講“術”的。但法家是講“術”也講“道”。他們留下的遺產當中,最寶貴的也是那些“道”。實際上,先秦諸子之所以偉大,就因為他們的爭鳴雖由“救市”而起,他們的思考卻超越了這個話題,想得更深刻、更長遠。

□ 怎麼深刻,怎麼長遠?

■ 面對當時必須拯救的世界,先秦諸子至少考慮了這樣一些問題。比方說,我們到底應該要一種怎樣的社會?我們到底應該要一種怎樣的制度?我們到底應該要一種怎樣的生活?我們到底應該要一種怎樣的文化?還有,我們到底應該要一種怎樣的價值觀念?這就是他們的反思。也就是說,面對當時的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面對那四處著火的混亂局面,先秦諸子並不是急吼吼地端著一盆水就去救。他們還要想,好端端的世界,為什麼會起火?火勢為什麼會蔓延?怎樣才能真正撲滅?撲滅以後又該怎麼辦?國家究竟能不能長治久安?人民究竟能不能世代幸福?這才是他們真正要想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才是他們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

繼承思想文化遺產,不能成王敗寇

□ 那麼,先秦諸子又怎麼回答這些問題呢?

■ 事情既然因“救市”而起,當然首先得弄清楚這個“市”為什麼要“救”,社會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也就是“為什麼會起火”和“火勢為什麼會蔓延”,等等。

□ 問題出在哪裡呢?

■ 也有不同看法。道家的觀點,是根本就不該有“市”。沒有“市”,也就不必“救市”。

□ 這個你前面說了。

■ 以後也還要再說。

□ 道家以外呢?

■ 道家以外,大體上是儒家認為問題出在人心,法家認為問題出在制度,墨家認為問題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

□ 那他們的“救市方案”也不相同吧?

■ 當然。儒家認為問題出在人心,因此主張“安心”;法家認為問題出在制度,因此主張“改制”;墨家認為問題既出在制度,也出在人心,因此既主張“改制”,也主張“安心”。

□ 墨家好像全面一點。

■ 也很深刻。制度的問題在哪,人心的問題在哪,墨家都說到了點子上,很到位。但同時,先秦諸子中,最不成功的也是墨家。

□ 墨家為什麼最不成功?

■ 因為他們的辦法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 這就怪了,怎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