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道:“此物較之方才所奉寶物,並無殊異之處,何以單獨呈獻?”躬揖答道:“臣請陛下,試按帶扣中年珠一試。”
趙匡胤心疑之,取過玉帶一按帶扣中那顆價值千金的淡金色走盤珠,只聽鏗地一聲,玉帶攸然筆直,一棲利刃彈出半尺,鋒寒之氣迫面而來,趙匡胤不禁雙目一亮,脫口讚道:“好劍!”
李從善面有自得之色,說道:“此劍乃請龍泉名匠人採五金精英打造,其軟似綿、其韌勝鋼,鋒利無比,無事時可韜茂於玉帶之中,一遇變故,拔出來便是一件防身的利器,是以臣謹獻之。”
趙匡胤聽了哈哈大笑道:“朕乃天子,待得朕需要用劍近身搏鬥時,大局還堪得一問麼?”
李從善十室,連忙惶恐稱罪,趙匡胤笑而不應,拔劍出鞘,三尺龍泉如一泓秋水,寒光湛湛。趙匡胤一振腕,劍風颯颯,只聽一聲清越龍吟,劍刃竟自中而斷。
滿朝識劍的文武都不禁大驚,驚歎於趙匡胤使劍之妙神乎其神,那劍是軟劍,本不易斷,他能一振而斷,分明是使的巧妙手法,使那劍刃疾揮時力向左右,相反的兩股大力同時作用於劍刃之上,方有此效。立即有人高呼大讚:“陛下神勇!”
李從善面如土色,趙匡胤卻是一笑,好生安慰一番,令他們且在禮賓院住下,再詳議唐國自削國號、歸屬大宋之事。
朝會一罷“楊全陪”便陪同李從善和徐鉉返回禮賓院,聽詢南唐自削國號要提出的詳細條件。趙普卻留了下來,和樞密使李崇矩隨趙匡胤去了文德殿。
十進文德殿,趙匡胤的滿面春風便消失不見,神情凝重地道:“兩位愛卿,你們看,李煜這是鬧的哪一齣?”
李崇矩不屑地道:“官家,這分明是李煜見我宋國兵威之盛,心生怯意,所以才自請降格為王,以圖平息兵戈。當初,他父親李殯為帝的時候,畏懼周朝世宗皇帝的勇武,不是也遣使自降過一次國格嗎?如今李煜只是效仿他的父親,重施故技罷了。”
趙匡胤沉吟道:“也許是,又或許……只是緩兵之計。朕剛剛收到線報,我朝兵發閩南不久,唐國饋海軍十萬大軍突然整裝待發,似有異動,可是不久,卻又突然解除了緊急狀態,不知出於何故,如今想來,恐怕李煜曾經有過想趁朕兵發閩南,開封空虛的機會,襲我腹心的打算,後來不知出於何故,已打消了這個念頭。”說到此處,趙匡胤心有餘悸地道:“幸好,他又打消了主意。
不然,當時寡人大軍在外,開封糧草短缺的危機還沒有發覺,一俟唐國十萬精兵直撲開封,京畿震動,舉國恐慌,閩南大軍軍心士氣盡喪,這時又傳出糧草不足的訊息,到那時便是一處敗、處處敗,我宋國江山易主也未可知,真是不知該如何收拾了。”
趙普微笑道:“天大的好機會,唐國自己放棄了,這就是他們自取滅亡,亦是天佑我大宋了。官家,那樣的好機會他們不曾利用,如今我宋國兵威一時無兩,李煜又豈敢輕掠其鋒呢?依臣之見,唐國遣使來朝,應該不是什麼緩兵之計,恐如李樞密所言,這正是效仿其父,意圖以降格稱臣,苟全江南國運罷了。”
趙匡胤冷笑道:“今時不同往日,如今中原天下,幾已盡入朕手,臥榻之旁,朕豈容他酣睡?”
趙普微笑道:“陛下莫忘了與臣前番的議定,欲要以最小的損失、最快的速度,啃下這最後一根硬骨頭,且不妨虛應其事,待我朝準備妥當,再行討伐。”
趙匡胤微一蹙眉道:“朕顧慮的是,討伐漢國,是用的漢國倒行逆施,滿朝盡是閹人,盤剝百姓不勝其苦的名義,是以朕代天討伐,若是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