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詳細地說了一遍,冉道:“貴使可都記得了麼?”

楊浩在鴻驢寺廝混了許久這些禮儀倒走了解的,他仔細想了一想,說道:“貴國皇后面南背北而坐,那本使就要向北而拜了?。

墨大人微笑道:“這有甚麼不妥?”

楊浩道:“自然不妥。大國之卿尤如小國之君,我中原使節,怎麼可以向貴國皇后行下臣之禮?此應比照本使下江南毛時,奉交國書時,與貴國之主一東一西,對面而立,奉交國書才對。”

墨舍人拂然道:“楊大人這怎麼可能?我朝皇帝可不是貴國藩屬,兩國乃平等之國。國主豈可與你對面而立,這樣的要求太過匪夷所思。楊大人,我也是漢人,知道中原人的想法,天下中心,涅涅上國,四方皆蠻夷,這不是妄自尊大麼?昔日之中國,與今日之中國縱然相同,但昔日之四夷。卻已非今日之契丹,我國立國久矣,已非昔日牧馬放羊的蠻荒部落。說起疆域之遼闊、國力之強大,尤甚於中原,貴使不覺得這個要求太過份了麼?”

他微微一笑,又道:“說起來,當初石敬塘向我契丹稱子稱臣,乞我主出兵助其得帝位。那走向我朝稱臣的,石敬塘建晉國。晉國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據其半壁而稱帝,是為漢國。其後,漢國天雄節度使郭威又裂其土而立國,稱為周。再之後,貴國皇帝得國而稱宋,敘起淵源來,我國便以藩屬之幹匕相待也不為過,如今以外國來使款待,難道還不夠禮遇麼?”

孔老夫子說過“夷秋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歷代士大夫們也確實是這麼看的,可是孔的時代的確是中國強大的時候,諸夷連刀耕火種都還沒弄明白了,簡直就像一群蠻荒野人,完全看不出一點文明的苗頭,這麼說自然沒有什麼不妥。

然而時過境遷。必須正視的是,他們在漸漸強大,時不時的還有異族入主中原。孔老夫子說過“夷秋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但是還說過:“君君臣臣,父父乎乎。”當異族成了君的時候,把孔子語錄奉若神諭計程車大夫們就有些無所適從了,夫子說要擅夷,還說要尊王。如今蠻夷成了王,是該尊王還是攘夷?兩者以誰為重?

如果換一個使看來。恐怕會為了這個問題打破頭的去爭,堅決要求契丹奉宋國為正統。以上國而待之,但是在楊浩這今後來人心中,卻沒有這樣的狂皓。莫說契丹政權如今並不弱於宋,就算是一個弱小的國家,他覺得也應該平等對待,而不應妄以天朝稱尊,禮節上討些好處,卻以巨大的經濟利益去安撫人家。

更何況,這些界並不是天圓地方,唯我獨尊的,大帝國並不只有我們一個。遠的不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如今第一個強大的,近在咫尺的,可以與中原華夏帝國抗衡的契丹政權就出了,如今的契丹再不是匈奴、突厥那樣的部落聯盟,他們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文化,行政,疆域,治理都已走上軌道而且中原歷經百餘年戰亂,致使中原如今的影響力在亞歐地區的影響力遠不及契丹,要讓其主以臣國自居,那是不可能的。正視他國,平等對待,才是理性的行為。

楊浩先提出一個對方絕不可能答應的要求,只不過是想接下來的討價還價更容易讓他們答應而已。於是假做為難地想了一想。他才說道:“墨大人所言亦有道理,本使其實也並沒有輕視貴國之意。不過,貴國皇后升御座,本使覲見時,亦當鐘鼓齊鳴,奏禮樂相迎。這是對大國大使的禮敬之禮,萬不可廢。”

墨舍人思忖片刻。頜首道:“這個使得。”

楊浩又道:“本使雖是外臣,但是畢竟是代表我朝皇帝陛下來訪,外臣禮坐,是代表我國皇帝陛下與貴國皇后娘娘談話,豈可躬鞠於階下?貴國當設座相待,本使要坐著與貴國皇后陛下敘話。”

墨水痕相迎之前。對接待規格、禮制方面的事曾當面請教過皇后。自古以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