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半月,楊猛要等的不是新八旗和蒙古兵成軍,而是糧食,無論嘴上說的多漂亮,楊猛要看的是秋收的收成。

三路徵俄,看著大氣,但隱患也是極大的,首先一條就是糧食,西北那邊正對的是西西伯利亞平原,這塊土地也是楊猛志在必得的土地,蒙古兵與西北軍合力要拿下的土地,但這邊不是沙俄的糧食主產區,而且隨著北進、西進的步伐,來自沙俄中心地帶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雖說楊猛下了就地劫掠的軍令,可當地沒有糧食產出,搶又能搶來什麼呢?蒙古兵這邊也是一樣,面對地廣人稀的莽莽荒原,糧食這些東西,搶都沒地方去搶吶!

東三省的軍團也是如此,劫掠只能解決很少一部分糧食,三大軍團,近二百萬人的糧食,大半都需要國內來支援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與冬戰的衣物一樣,糧食也是此次徵俄所必備的一項,米利堅那邊已經有了內戰的苗頭,國內紛爭不斷,雖說影子得到的情報不是很具體,但楊猛這邊卻是極為篤定的。

沒了米利堅的糧食,對大清來說也是極為不利的,這幾年每年來自米利堅的糧食,足以滿足兩個省的糧食需求,一旦米利堅陷入內戰,糧食的進口,就要大打折扣了。

其他國家的糧食,根本不足以滿足大清這個市場,糧食自給自足,是徵俄戰爭能繼續下去的保證。

就之前二十年大清的糧食產量來看,自給自足。只是個奢望而已。但就土地的數量來看。大清的糧食產量應該是有富餘的,如今大清的土地比起後世只多不少,雖說糧食的畝產不高,但大清的人口也實在是不多啊!

整個大清,對於糧食的需求,也大多放在填飽肚子上,沒有過多的糧食被浪費,按照土地數量來看。糧食生產有一定的富餘量,應該是可以的。

但是實情卻是整個大清,除了東三省之外,全部缺糧,而水旱災害就是影響糧食生產的嘴裡禍首,修造簡易的水渠,一年的時間足以,如今大清半數的土地,都用了楊猛修渠的法子,今年的糧食產量很關鍵。若是糧食產量,還跟之前幾年一樣。那北方的戰爭必須要在一兩年之內結束,不然整個大清,都會被糧食拖垮的。

“三爺,直隸、山東的糧食大豐收,足是去年的五倍之多,這是糧冊!”

大清的糧食產量不足,一是天災二是**,欺上瞞下的官場,一年也不知要隱藏多少糧食產量,為的就是避稅,徐子渭口中的五倍之說,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對比去年真實的糧食產量,才是最為準確的資料。

“這是些什麼東西,密密麻麻的全是字,西洋用的阿拉伯數字是不錯的,無論是記賬,還是數學推演,阿拉伯數字都比方塊字要好的多,這次之後,推廣一下吧!學這些加減乘除法,不難!

秦皇當年,所用車同軌、書同文之法不錯,大清上下也要這麼來,這鬥、擔、石、斛之類的計量單位很不準確,斤兩噸這些計量單位,也要跟西洋那邊學一下,老子要的不是似是而非,而是精確的數字。

糧食,這一斗小米與一斗玉米的重量,肯定不一樣,明年就不要用這麼些玩意兒來記賬了,這事兒讓明湖那邊出力來辦!

讓山東、直隸,再整合一下去年的糧食產量,戶部的糧冊做不得數,老子要真實資料!”

一本糧冊,一尺見方,一掌厚,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方塊字,一個縣的糧食產量,就有幾十個字,數量也是極不精確的,將面前的糧冊推到了一邊,楊猛提出了整改的意見。

“三爺,若是按著山東、直隸當地的產量,今年的糧食產量是去年的三倍多!

三爺,這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的政令,是不是要等一等啊!畢竟……”

徐子渭要說的是一國之政績,畢竟有些時候取而代之是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