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罷,叩首不起!

身後的御史臺官吏皆叩首,「懇請陛下秉公處理,徹查此事!」

既而有更多朝臣紛紛附近,「懇請陛下秉公處理,徹查此事!」

方四平攏眉,這是將天子逼到不得不動大理寺和平南侯府……

方四伏心中唏噓,沒這麼簡單,這恐怕才剛剛開始。

第118章 避嫌

由得吳佐一的死諫在前,再加上御史臺一眾官員言辭懇切,殿中不斷有官員加入請命當中來。

寧相身為百官之首,此時理應做天子與朝臣之間的緩衝,也避免更多人朝臣被煽動,左右天子更多。

故而寧相上前,旁人便紛紛噤聲。

「陛下,吳御史與常寺卿所言皆有道理,但身為監察御史之首,吳御史死諫,何等悲壯,湖城官銀失竊一事,既然事關平南侯府清譽,相信平南侯也願意配合大理寺徹查此事,也可還平南侯府清白。」

寧如濤言辭中肯,既照顧了御史臺一干官員的情緒,也安撫了平南侯府一派的官吏,也沒有站在常世勇和大理寺的對立面。

寧相這番話於各方而言,都很公允。

常世勇也看向殿上,但天子應道,「寧相思慮周全,此事,就按照老師的意思來辦,眾卿,都起身吧。」

「謝陛下!」

得了滿足的眾臣也都相繼起身。

相比方才矛盾衝突到極致之時,此時的殿中明顯安穩了許多。

寧相再度拱手,朝向天子臺上說道,「陛下,依老臣之見,常寺卿此事並未提前知會同陛下,也未給湖城一個答覆,所以才有今日一說,是常寺卿有處置不妥之處;但常寺卿行事,確以大理寺慣例為範,並無旁的過錯。只是為了避嫌起見,此事最好不由常寺卿來繼續主事,老臣建議,此事有大理寺少卿姜宏允主持。」

常世勇心中一舒,此事寧相開口,算是將他摘出了。

也算公允。

讓姜宏允主持此案,也合情理,更不會讓天子下不來臺。

常世勇上前,摘下官帽,「陛下,此事的確是微臣思慮不周,寧相提到避嫌,微臣認為妥當。但微臣乃大理寺之首,避嫌起見,應暫時交出手中事宜,由姜宏允暫代諸事。」

此事乃天子授意,常世勇很清楚,只有他避嫌,才不會牽連到天子處,而是做他處置不妥了結。

「准奏。」陳翎應聲。

「謝陛下。」常世勇拱手。

眼見到此處,今日早朝中的這場風波算是應當過去了,但御史臺帶頭之人繼續道,「陛下,此事平南侯府在其中尚未脫嫌疑,陛下雖已責成大理寺徹查此事,但平南侯世子尚在京中,若還自由行事,實為不妥。」

當即,也有朝中官員響應,「的確如此,若平南侯府已有嫌疑,平南侯世子是不應當再自由出入京中。」

陳翎仔細留意接連響應的幾人,沒有打斷,慢慢聽他們說。

接連幾人懇請之後,是方四平上前,「啟稟陛下,微臣覺得此事不妥。此案尚未有定論,扣下世子是想傳遞什麼訊號給平南侯府?給朝中?給國中?此事如此做,是否更欠妥當,還需商榷。」

「平日大理寺辦案,若有嫌疑之人,也會提前扣下;為何到了平南侯府這處就要網開一面?」

對方繼續咄咄逼人,方四平平靜道,「正因為是平南侯府,功臣之後,才不能寒了平南侯府上下的心。若是大理寺徹查,此事確實同平南侯府有關,那便另當別論了。」

「但若是真同平南侯府有關,平南侯世子又趁亂逃出京中,朝中明知如此,還是放虎歸山,這個責任,方大人擔得起嗎?」

方四平冷眼看過,「御史臺如何諫言,是御史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