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泱所說的事情,的確讓章太炎很是意動但一來他對鍾泱所說的古文會並不熟悉,二來面對天下的大勢,南北大戰至今仍酣,列強環伺欲振興華夏,又豈是易事?他並不確定,鍾泱的堅持,能到達什麼樣的程度

這樣的話,以前也並非沒有人來找章太炎談過但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就乾脆是劉半農那種藉著拯救中國的名義,實則是想要毀滅中華文明的奸妄之輩

“天下沒有容易走的路,我不求先生現在就做決定,我只想先生先去我那裡看看,然後在考慮我們的合作時間,會見證一切,我無懼於歲月的流逝,當於此生,奮勇不息”雙眸之中,電光閃動,那些噴湧而出的決心和氣魄,也無不在感染著章太炎的心

對於鍾泱的邀請,章太炎沒有拒絕,但也沒說答應這就代表著態度和意向,也就是說,對方仍需要先去考察一番,才能做出決定章太炎並非是草率的人,對於是否加入古文會,肯定也有著他自己的思量

而在這點上,鍾泱也不氣惱,這樣的慎重,才是古文會所需要的人才況且鍾泱也不愁對方不答應,以南聯現在的實力,不日就可平復東南,建立起別人難以撼動的基業憑藉著智慧工廠的力量,這點根本毫無疑問

兩人詳談了許久,聊著一些關於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編和成冊的細節而且在思想的研究和探索領域,雙方也都互相交流著各自的見解而章太炎,也開始瞭解到一些關於南聯的事情

在此之前,因為南聯本身的低調和外省報界的偏見,在報紙上刊登的事情,大多都沒能從公正的立場對南聯進行評述

尤其是現在的上海輿論界,被杜月笙所把持當初為了左右輿論,杜月笙極力拉攏聞界的知識分子《聞報》編輯唐世昌,成為他在聞界所收的第一個徒弟至此以後,如汪松年、趙君豪,姚蘇鳳、餘哲文、李凡等著名報人,也都或明或暗地成為杜月笙的門生經過這些人,杜月笙控制了聞界一大批從業人員

聞界凡依附杜月笙者,不但職業有保障,而且按月有津貼據說津貼數額相當可觀,按當時幣值,如被津貼者將所得津貼存入銀行,一年可買一輛轎車然而,他們如對杜月笙不買賬,不但飯碗會敲掉,甚至會有性命之虞

經過這樣軟硬兼施,杜月笙儼然成為聞界的幕後操縱者,許多重要聞,甚至是排好了版的頭條聞,只要杜月笙“閒話一句”,往往會忽然不見

經此一系列活動,杜月笙不僅在黑社會,而且在知識界也有了自己的影響上海灘的“三大亨”中,黃金榮、張嘯林分別被稱為“黃老闆”、“張大帥”,惟獨杜月笙卻得了個文雅稱呼“杜先生”

這個姜瑞元的拜把子兄弟,**黨的鼎力支持者,對於一向和**黨兵戎相見的南聯,又哪裡能有好的感官?自然是能摸黑就摸黑,至於其他地方的報紙,也大多有著各自的政治背景,或者是各自的學術派別

對於南聯這樣一個興勢力,要麼是不熟悉,要麼是惡意詆譭真正瞭解實情,而又態度中肯的,並不多

坐在自己的轎車上,鍾泱的心情還算不錯和章太炎的一番話語,雖然未必就是勝讀十年書,但多多少少,也有著收穫在對於古代的文化知識上,其人果然有著深厚的知識功底而且對於中醫的研究,也是造詣不凡

只不過在對待佛學上,兩人有著一些分歧章太炎身為一個涉獵甚廣的大學問家,對於在中國傳播甚廣的佛學,當然也有著研究,不過卻是從三十歲之後才開始的,而且這裡面幾經波折

與其佛教信徒不同,章太炎鑽研佛學,主要是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求,即20世紀初資產階級**派反清鬥爭的要求,並非為了做純粹哲學或宗教上的學術研究1906年出獄後到東京,對留學生演講中提出,“要用宗教發起信心,增進國民的道德……提倡佛教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