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在大王們看來,神使王的一系列做法離經叛道,既不符合傳統,更不符合雄蟻階層的整體利益。 所以,無論神使王是否還活著,大王會議都認為應當糾正這些錯誤。至於主角會不會聽從,大王會議還真沒考慮進去。 大王會議這麼做的原因,看不慣和利益糾紛兼而有之,也許利益上的原因還要更多一些。 作為雄蟻階層,無論是王還是大王,都有整體的階層利益,那就是要確保本階層在整個螞蟻王國乃至螞蟻世界的統治地位。 但事實上,原始的螞蟻並不是雄蟻獨大的父系氏族社會。 螞蟻社會,在之前是一個母系社會,體現在蟻后是整個螞蟻群落理論上的統治者,她也是群落所有成員的共同的母親。 再往前,更原始的螞蟻群落所有的重大決定都是由工蟻(雌性)來集體決策的。 沒錯,原始的螞蟻群落,包括人類世界的螞蟻,控制和決定整個群落命運的,是工蟻們。 工蟻都是一些不具有生育能力的雌蟻,她們承擔著整個巢穴日常的工作,同時也決定著她們遇到的任何事項的選擇。 比如,與臨近螞蟻群落交界處有食物,如果去那邊可能爆發衝突,是否前往等等。 在基因的控制下,不同的工蟻個體之間面對同樣一件事,絕大部分時候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這就保證了整個群落的一致性。 那時候,雄蟻不過是蟻巢的寄生蟲。他們不事生產,整天無所事事,卻要消耗掉掉寶貴的糧食。 甚至當每年婚飛儀式開始後,很多雄蟻都不願意外出交配,因為參加婚飛儀式,就意味著自己將脫離這個螞蟻巢穴,不得再返回。 婚飛儀式本身就是九死一生,而儀式結束後,雄蟻將被禁止回巢,缺乏謀生能力的他們只能餓死、凍死或被掠食者殺死在外面。 這個時候,工蟻們甚至會用暴力驅逐雄蟻,逼迫他們外出參加婚飛。由此也可以看出,原始的螞蟻社會中,雄蟻的地位是多麼低下,他們不過是一個個移送精子庫而已。 但隨著這個世界螞蟻文明的發展,螞蟻們的階層雖然固化,但是權力劃分卻有了緩慢的調整。 由於工蟻們(包括兵蟻)智力較低,她們很多時候已經無法確保共同的決策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集體的利益。 而蟻后,由於其受到嚴密的保護和充足的供養,壽命也長,她們的智力水平在某種不知原因的外在刺激下,開始快速增長,並且遠遠突破了昆蟲那原本簡單的大腦神經的限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蟻后本身就在蟻巢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當她們體現出極高的智慧後,順理成章的就獲得了她的孩子們的支援,成為蟻巢事實上的統治者。 有的螞蟻群落是單後製,她們就擁有一個最高統治者,有的螞蟻是多後製,則是多個蟻后共同決策,就像當初工蟻們做的那樣。 就這樣,出於對高智力個體的偏好,螞蟻社會由之前簡單的全體(工蟻)決策制,過渡到了蟻后決策制。最高權力由工蟻轉移給了蟻后。 這種變化類似原始的人類社會的演化。 按照一些學者的劃分,人類的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原始群是原始人類最初共同生產和生活的集團。它開始於從猿到人的過渡。以群的聯合力量和集體行動來彌補個體自衛能力的不足。 形成原始群是外部環境的逼迫。為了生存,原始人類以群體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體地勞動,集體地生活,集體地與大自然進行抗爭。這種集體性相互依賴的組合,構成了最早的原始群體,並初具一定的原始組織意義。這種原始群為人類最早的社團組織雛型,但嚴格而言,這種社團組織雛型,其組織性尚不穩定,尚未有真正的組織原則和規例。 在群體生活中,個體之間權利和地位基本平等,但母子之間的關係更密切,故母權能起到某些作用。 原始群是人類社會的雛形,是原始社會的最初階段,相當於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人類社會組織。原始群后期出現血緣家族,並逐步向母系社會過渡。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