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渡河登入的大量寄生龍蝨大膽的爬上了岸,屁股對準要塞群,便開始噴射水炮。 從溪邊到要塞群的第一線蟻冢大約1-2米的距離,大多數龍蝨的水炮射程不夠落空了,只有少數命中要塞所在區域。 因為距離太遠,水炮衝擊的殺傷力也不大,多是濺射和流淌的衝力,大多數炮位都有加固的陣地或隱藏在炮臺裡,只有暴露的一些螞蟻被澆了個一身,或被衝倒在地。 寄生龍蝨們見第一波射擊沒有奏效,便返回溪水裡,吸飽了水,然後蹬著船槳般的節肢,再度爬上岸,向要塞群靠近,打算抵近射擊。 此時,要塞守軍的高射炮還在忙著對空射擊,野戰炮和要塞炮主要在向寄生大軍的渡河地點進行密集射擊,沒顧得上理會這些緩慢逼近的寄生龍蝨。 寄生大軍數量最多的螞蟻和普通蟲獸,既不會飛,也不會游泳,只能選擇利用樹枝、木棍、草葉在溪流礁石最密集的地方搭建橋樑透過。 這片礁石區正對溪南要塞群的正面,寬度大約一米多不到兩米,長度大約兩米多三米,其中最簡短的路線只需要跨過4塊礁石、搭建3條一兩分長的簡易橋樑就可以直達南岸。 寄生大軍數量極多,第一批就有十多萬寄生螞蟻和上千只寄生蟲獸已經擁擠在北岸渡口,大量螞蟻口中叼著長長短短的草筋,或合力抬著大大小小的木質建材,正在擠到前面去緊急建橋。 寄生螞蟻們沒有提前建好輕便橋樑再搬運過來直接架起的技術,它們就像搭建巢穴一樣,現場用各種材料進行建設,難免耽誤時間。 加上擁擠密集的寄生生物們彼此干擾著,連幕後的大腦們也沒辦法精細控制,讓聚集的大軍有限給建橋的螞蟻探路。 忙活半天,才終於有幾條橋樑建好,尚未完全延伸到對岸,大量等不及的寄生生物已經蜂擁從橋樑擠到溪流中間的礁石上。 朱爵看到此畫面後,不無惋惜的想到,要是之前的繩橋還留著,完全可以留著,等寄生大軍透過時點上一把火,也能燒死幾百只寄生生物。可惜陰差陽錯之下,卻變成了燒死不少盟友。 不過以朱爵這現在越發謹慎的指揮風格,估計也不會把浮橋留到現在,空中寄生飛蟲太猖獗了,橋頭的引爆部隊不一定能堅持下來,只怕到時候真變成資敵了,白給敵蟻一座現成的橋樑。 佈置在要塞蟻冢的炮臺口內的要塞炮,和佈置在露天陣地、用簡易設施遮蔽的野戰炮,共計800餘門火炮,另有約100架火箭,此時正接連不斷的輪番疊射。 一時間,原本只有嘈雜振翅聲、密集噪音的戰場上,彷彿點響了用不停止的鞭炮,噼裡啪啦,不絕於觸角。 大多數炮口對準了渡口方向,綠豆炮發射的綠豆大小的鐵彈足以覆蓋黑溪北岸一小片地區,密集擁擠在北岸渡口的大群寄生生物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一枚枚炮彈在寄生蟻群、蟲群裡彷彿鐵犁犁地般劃開一道道血**壟,造成大量殺傷,滿地屍骸,鮮血淋漓。 一些被擊傷或被激怒激怒的寄生生物,憤怒的對已經墜地沒了動能的鐵炮炮彈發起無用的撕咬,甚至不顧一些鐵彈還帶著灼熱的熱量。更多寄生生物則被滿地殘肢碎骸和血腥氣味刺激的幾乎發狂,無用的嘶吼咆哮。 小米炮的射程,以及發射小米炮彈的花生炮(花生巨彈主要對付工事,散彈射程短,這時候裝填的是一次數十枚小米炮彈,能起到散彈的效果,射程也與小米炮相當),則用火網封鎖了渡口。 火箭的精準覆蓋區域更近一些,要等到大量寄生生物快要踏上黑溪南岸時再發動攻擊,此時裝填完畢還沒有得令開火。 光是兩個野戰炮兵軍團和要塞炮,數百門火炮輪番發射的密集彈雨,已經如同一陣陣強風颳過,把正在搭橋的寄生螞蟻,剛剛成型的簡易橋樑,都一掃而空。 寄生生物們最遠也就抵達了溪流中間的幾塊礁石,這些已經爬上溪流中間礁石的寄生生物,焦躁茫然的打轉,既無法上前,退路也被摧毀,成了神使王軍團炮兵的活靶子。 朱爵非常滿意這樣的火力效果,哪怕沒有高爆彈,密集的實心彈用來封鎖狹窄地域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