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日,魏程部進入楚丘郡,在汴河楚丘城段停下來。

當天,魏軍登陸後,收拾行裝,整理隊形和軍備。

大量斥候形成一張密集的網,將所有的情報快速匯聚到魏程手中。

但接下來幾日,魏程沒有急著去找李彥,而是在楚丘城駐紮,並傳召楚丘郡各縣縣令前來。

他詳細地詢問了每一個縣令各地民生情況。

得知各地百姓因為戰爭而遭受了高糧價,甚至心驚膽顫,可能流離失所,魏程痛心不已地對縣令們說:“民生一定是第一位,如果無法保證民生,即便我們滅了夏國,又有何意義?”

縣令們仔細聆聽了太子殿下的指示,對太子殿下一心為民的大無私欽佩不已,並向太子殿下保證一定落到實處。

魏程不僅僅把精力放在召見縣令身上,他命人為楚丘城戰死的魏軍收拾。

當魏軍看到楚丘城那高高聳立起來的京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被震驚到了,同時怒火也在心中燃燒。

近衛軍統領陳禮節當場表示要出兵與夏國殘忍的暴君決一死戰!

魏程則在京觀前痛哭,表示都怪自己無能,來晚了,才害得他們慘死。

眾將士聽後,無不感動太子殿下的仁德。

當天,魏程懲罰自己,一天不食。

據說這件事快速傳遍全軍,士兵們無不稱讚太子殿下,表示願意為太子殿下拋頭顱灑熱血。

而且各軍都在傳言,大魏有這樣的儲君是大魏之幸。

十一月二十日,楚丘郡宜城縣。

傍晚正飄著小雪,夏軍軍營升起了火堆。

李彥坐在營帳內正在寫著什麼,趙禹在外面喚道:“陛下。”

“進來。”

趙禹走進去。

“陛下,已經打探到了,魏太子還在楚丘,沒有發兵,在整理民生。”

“整理民生?”

“是的,好幾個縣都傳開了,說太子殿下來楚丘郡,緊急召見各縣縣令,要求各縣縣令以民生為重。”

“哦。”

“陛下,看來這個魏太子倒是有幾分賢名。”趙禹說道。

“那縣令如何做的有查到嗎?”

“離我們最近的邱縣說是要採取一些措施鼓舞民心。”

“什麼措施?”

“暫時不得而知。”

李彥來回走了幾轉,突然搖了搖頭。

“陛下,可有想到什麼?”趙禹好奇道。

李彥很嚴肅地說道:“這個太子……難怪魏無忌不喜歡他,要扶持其他人。”

“這樣何關聯?”

李彥說道:“朕問你,你是如何知道邱縣要採取一些措施鼓舞民心的?”

趙禹微微一怔,說道:“這件事在民間傳,很容易打探到。”

“這種事為何會在民間傳?”

“這種鼓舞民心的事,自然會在民間傳開。”

“可這並不能鼓舞民心。”李彥說道,“真正鼓舞民心,是宣佈楚丘郡各縣來年賦稅全免。”

“魏程雖然是太子,但他似乎還不具備這種權力。”

“既然他不具備,就不要發出鼓舞民心的話,但他說了,實際上他又做不了什麼,那他……”

“陛下是認為他在故意為自己博取賢名?”

李彥突然話題一轉說道:“魏無忌是魏國新政的主導者,這種人都是幹實事的人,這種人最討厭一種人。”

“假仁德?”

“假不假仁德我們不知道,也許這位太子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的確做了很多仁德之事。”李彥放下筆,“但他一定是非常在乎自己賢名的那種人,為此在做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