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說道:“他們不是變強,而是獲得了財富,想要變強,還需要懂得如何利用財富。”

就像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搶到了鉅額的黃金,但西班牙皇室和貴族卻將這些財富揮霍一空,反而讓歐洲其他國家賺得盆滿缽滿。

劉文靜頓時恍然。

“所以,三國的商業之爭,其實是國力競賽,是嗎?”

李彥頗有些詫異地看了一眼劉文靜。

劉文靜的腦子非常飄忽,時常抓不到重點,但有時候又非常犀利。

“是的,是國力競賽,我們透過商業,讓三國,應該說四國都能在商業鏈條上獲得財富。我們主導著這場商業遊戲,我們要分到最多的利潤,並且將這些利潤轉化到民間和軍隊裡,這就是富國富民強軍。只有如此,我們在四國中的國力上升最快。”

皇帝說到這裡,在場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

“我們現在可以說是綜合國力最弱的一方了,這種方式的確讓晉國和魏國都賺到了錢,但只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強大起來,否則將在漫長的戰爭中,被慢慢消耗蠶食。”

“那這和紙鈔有什麼關係?”連哥舒星都被皇帝的經濟理論所吸引,忍不住問出來。

“如果晉國和魏國不用我們的紙鈔,我們大肆印紙鈔,紙鈔會快速貶值,這裡貶值的關鍵在於市面的紙鈔增長快於商品增長。如果晉國和魏國都用我們的紙鈔,那商品增長就不僅僅限於大夏的商品,還包括了晉國和魏國的商品。有更大量商品做基礎。即便我們大量印錢,貶值也會緩慢。”

眾人只感覺疑惑瞬間通了。

劉文靜興奮地說道:“太好啦,以後朝廷缺錢,直接印就可以啦!”

“不行!”李彥很乾脆地回答道,“朝廷隨意印錢,很容易導致地域物價暴漲,影響民生,這和富國富民強軍背道而馳,印錢必須謹慎。”

“不是說有魏國和晉國的商品幫忙承接嗎?”

“錢是需要時間流通的,假如江寧印出一千萬兩紙鈔,這些錢短時間內集中在京畿,想要流通出去,需要時間。所以必須謹慎。”

“原來如此。陛下,臣還有一個疑惑。”劉文靜像一個好奇寶寶一樣。

“什麼疑惑?”

“允許百姓去銀行兌換銀兩,萬一銀行的銀兩不夠怎麼辦?”

“目前我們與晉國和魏國的買賣,都是用銀兩,有大量銀兩從晉國和魏國流透過來,我們手中的銀兩儲備在未來一兩年是快速增加的。另外,鼓勵民間將銀兩儲存到銀行。”

“百姓會把錢存到銀行?”劉文靜問道,“陛下,臣斗膽直言,他們不會這樣做。”

“給錢!”

“給錢?”

“以前商人將錢存到寺廟,寺廟收管理費,一百兩要收四兩管理費,現在我們不收,我們不但不收,存一千兩,每個月給一百文。如果存一年,給二兩。存的這一年,不允許取出來。”

“還要給錢?”司馬青詫異道,不僅僅他詫異,其他都很詫異。

“據朕瞭解,寺廟將那些存的錢拿去放貸,賺了不少。”李彥說道。

“是有這麼一回事。”

“銀行也可以放貸。”

“萬一收不回來了呢?”

“貸給有產的人。”

“什麼是有產的人?”

“朕在來的路上,在休寧縣遇到一個叫劉三的,他打算從當地士紳張德手中買一批田。契約上寫的很多,實際上他買的不多。這種人又想買田,但手裡的錢未必夠,是銀行借貸的絕佳物件。”

沈彬震驚道:“臣明白了,陛下是認為這種人借錢買田種地,既然地在那裡,他們一定會還錢,否則官府可以收回他們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