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小青已經離開整整兩年了。今年,錢塘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天空一片晴朗,燦爛的陽光灑落下來,熠熠生輝。然而,這晴朗對於錢塘縣的百姓來說,卻像是一種殘酷的諷刺。因為,這代表著旱災依舊在肆虐。大地繼續開裂,彷彿一道道猙獰的傷疤,莊稼枯黃,連天的綠葉已不見蹤影,日常飲用水都成了問題,河流乾涸,水井見底,人們生活在缺水的陰影下。許仙,這位在錢塘縣小有名氣的醫者,此刻站在自己的醫館門前,眉頭緊鎖。他望著街上那些因缺水而面黃肌瘦、步履蹣跚的百姓,他們拖著疲憊的身體,艱難地行走在烈日之下。許仙心中充滿了憂慮,他知道自己身處的是一場與天災的較量,而他,必須做得更多。

許仙轉身回到醫館裡,對正在忙碌的夥計們說:“大家先停下手中的活計,聽我說幾句。”夥計們紛紛停下手頭的工作,圍攏過來。許仙神情凝重地說道:“你們也看到了,咱們錢塘縣現在正遭受旱災,許多人因為喝不上水生病了,我身為醫生,不能坐視不管。從今天起,我們要免費給所有來醫館看病的病人提供藥湯和涼茶,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夥計們紛紛點頭表示支援,但也有人擔心這樣會影響到醫館的收入。許仙擺擺手道:“大家放心,我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了。雖然免費施藥會讓醫館損失一些錢財,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挺過這段時間,以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而且,我們這麼做也是積德行善,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夥計們聽了許仙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表示願意跟著許仙一起共渡難關。於是,許仙開始帶領夥計們熬製藥湯和涼茶,並將它們送到每一個需要的人手中。人們感激涕零,紛紛稱讚許仙是個大好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許仙的善舉傳遍了整個錢塘縣,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求醫問藥。許仙和夥計們忙得不亦樂乎,但他們的內心卻是充實的。在這個艱難的時期,許仙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醫者仁心。

醫館內人頭攢動,病患如潮水般湧入。許仙和夥計們忙碌地穿梭於病榻間,仔細診斷每一個患者的病情。許多人由於長期缺水,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有的面板乾燥龜裂,彷彿被烈日烤乾;有的則因中暑而陷入昏迷,生命垂危。許仙和夥計們心急如焚,卻又不得不保持冷靜。他們深知,面對如此龐大的病患群體,只有分工明確才能提高效率。於是,許仙負責望聞問切,判斷病症;夥計們則根據他的指示,配藥熬藥,然後將一碗碗苦澀的藥液端給病人。

雖然醫館內的工作異常繁忙,但許仙和夥計們並沒有半句怨言。他們深知自己所肩負的責任重大,不能有一絲懈怠。每一次成功治癒一個患者,都讓他們倍感欣慰。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使命——拯救蒼生,扶危濟困。然而,許仙明白,單靠醫術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旱災帶來的饑荒才是百姓面臨的最大危機。因此,他決定採取更直接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他們。

許仙開始積極籌集資金,購買大量的糧食和藥物,並組織人員分發到各個村莊。這些物資對於受災群眾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每一袋米、每一壺水,都有可能挽救一條寶貴的生命。他深知,作為一名醫生,不僅要治病救人,還要關注民生疾苦。在這場旱災面前,許仙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他

許仙以身作則,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他還號召縣裡的商人和地主們捐款捐物,共同為抗旱救災出一份力。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救災的行列中來,他們紛紛伸出援手,為那些受災的百姓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同時,許仙還組織起了一支志願隊伍,他們深入鄉村,為那些偏遠的村民送去食物和水。每當看到村民們因為得到幫助而露出的感激之情,每當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道謝,許仙就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這種感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