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唐繼承了北朝,隋朝的很多制度,建立起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一個王朝,具有很強大的文化與軍事優勢。為什麼呢,還要說說孝文帝。

當然,要表揚銀河貢獻的政經資料了。

孝文帝在經濟制度上做了什麼?均田。將無主之地分給士兵和流民。隋和唐都搞了均田,特別是唐搞均田,屬於建基於皇上或者是關隴集團的某種所有制。”

李銀河淡淡道;“這種所有制稱為以大唐陛下為代表的關隴集團的集體所有制。

唐朝稅賦是租庸調製度。租就是地租,唐朝作出重大改革,王朝會分給百姓成年男丁一百畝田地,有二十畝叫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相當於農戶的私產了;另外八十畝,叫口分田,六十歲後,要還給國家,相當於租給農戶種,但農戶要交稅,稅大概四十稅一,是封建王朝時期最低的。

永業田,是不能隨意買賣的。這看似不自由,其實是個好事。不能私賣土地,一來可以防止土地兼併,二來,可以防止那些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子敗光家產。

庸,就是徭役,是農戶對王朝的義務勞役。一年要服役多少天呢?不多,二十天,如果碰到閏月的年份,則加兩天。二十天義務勞役外,還需要你多服役呢?放心,不會讓你吃虧,加役二十五天,那你們家的“調”就不用交了;加役三十天,那你家的地租和布匹都免了。朝廷規定,每年的額外勞役,不得超過三十天。

何為調? 男人種田交地租,那麼,咱們女同胞是不是也要為王朝做點貢獻呢?要的,那就是把布絹貢獻點給國家。每個家庭,要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唐朝的租庸調製,使農戶們耕者有其田。有丁就有田,有丁有田就有家。

租庸調是唐朝的經濟制度,大唐初創透過均田制建立起來的完整的政治經濟體系,是大唐初期保證財政能夠穩健成長、建立盛世的堅實的基礎。一群大地主居然搞起了新式集體制均田,了不起。這樣一來,窮人不會太窮。造成了什麼影響?貞觀年間,唐朝人口還只有三百萬戶左右,到了武則天神龍元年,漲了一倍,達到了六百一十五萬戶。發展到玄宗天寶年間,人口達到巔峰,達到了九百多萬戶。當然,資料可能不太準確,但是人口確實在快速增長。

唐朝依據經濟制度,依靠自耕農形成的軍事制度;府兵制。大唐建立的是府兵制,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就是楊貴妃的老公,改成了募兵制。什麼叫府兵制呢?農戶種地,需要的時候就是參軍。通常府兵是三年一代,最長三代。

,!

府兵忠實與以皇帝為代表的關隴集團,募兵、僱傭兵忠實於發軍餉的老闆。

唐朝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文明。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亦或者是科技等等諸多領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各體系有序執行。

那麼,支援國家財政的制度也在發生變化,繼而發生改革。”

徐安生對停頓的李銀河道;“銀河,你繼續闡述變化,最後做個總結。”

“好吧。從貨殖角度來看,唐朝是以農賦為主的君主專制政權,以唐太宗為首的關隴集團是有情懷有格局的貴族集團,明白民心似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為了統治穩定,明白讓利於民。

可是,大唐的道統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唐初年,制定均田制的時候,為勳貴保留了一些特權。有爵位的貴族和從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按照官職授予五至一百頃永業田,有戰功勳位的,可以授予勳田六十畝至三十頃。他們不交稅,寺院僧尼也不用交稅。

土地處置權屬於士大夫,兼併土地積累財富是士大夫的特權,所以,唐朝的均田制開始衰敗。

維護均田制的關隴集團首先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