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船隊,在訪問亞洲非洲過程中遵循了中華文明的仁慈;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大明軍隊可以翻手為雲滅掉海道沿線的國家,覆手為雨掠奪任何財富。

鄭和大人帶領大明軍隊七次遠航,沒有屠殺掠奪,闡明瞭中華文明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以和而不同的眼光來看待差異性、尊重多樣性,以兼收幷蓄、求同存異的態度來尋求共識,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化解衝突。

相比西方強國以屠殺掠奪欺詐的殖民方式開展貿易,我們有資格制定文明標準。

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鑑。世界文明除了中華文明,還有歐洲文明非洲文明亞洲文明等等。

此心同此理同,文明的核心是尊重人關愛人,彼此攜手共同建設美麗世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身為華夏子孫要追溯文明之根。中華文明有士大夫憧憬的三皇之治有瑰麗奇怪的山海經,有超越時間的神話傳說。

文化處經過磋商按照農院教授們的共識,把《易經》譽為諸經之首,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廣大精微,包羅永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有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現存的周易有經典著作,由至聖先師整理解釋,廣為流傳恩惠中華。

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並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

中華文明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徐安生挺直身軀道;“我可以告訴大家,根據收集的東西方史料判定,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接受中華文明滋養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

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無比驕傲!”

徐安生向鼓掌的李銀河等與會人員施禮後道;“中華文明詮釋天道具有超越時空的深邃,奴家手捧或瀟灑或溫柔的先賢們遺饋的文字深深自豪。

我們的文化根基對於天道的解釋沒有問題,可是大明帝國在人道建設方面出現了問題,身負文化傳承的知識分子有沒有將文化精髓傳承並發展呢?農院教授們探討交流後認為,我們在漢唐之後沒有在人道建設方面取得突破。這不僅僅是在大明帝國才出現的文化困惑。

那麼,我們首先釐清了文明的概念,文明是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建設的綜合成果。他包括天理認知,在人道建設中形成的學理,由學理演化出倫理,繼而出現了維護倫理的法理。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

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執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

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