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隨聲附和著董卓,表示贊同他的這一決策。於是乎,一場關乎國家命運走向的重大事件就這樣在血腥與暴力的陰影下被強行敲定下來。

實際上,董卓壓根兒就沒打算和這些大臣認真商談什麼要事。他之所以擺出這副架勢,無非就是想給漢室留點兒面子,走個過場而已。畢竟,如果完全不顧及大臣們的看法,直接獨斷專行地行事,難免會讓人覺得他太過跋扈囂張,不利於他掌控大局。

果不其然,在董卓殺雞儆猴般地處決掉幾個不聽話的大臣之後,其餘人立馬變得老老實實、噤若寒蟬起來。見此情形,董卓心中暗自得意,表面上卻並未表現出太多的苛責之意。

緊接著,董卓便毫不猶豫地下令散朝,並嚴令各位大臣速速返家,著手準備遷都之事。而且,他限定眾人必須在短短三天之內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即刻動身啟程!因為時不我待啊。

要知道,此刻那十八路諸侯正屯兵於虎牢關外,對洛陽城虎視眈眈。倘若不能儘快撤離此地,一旦被他們攻破虎牢關,長驅直入洛陽,那麼這座繁華的都城必將遭受滅頂之災。到那時,董卓所擁有的一切權勢財富恐怕都會化為泡影,成為一場黃粱美夢。

雖說這十八路諸侯看似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散兵遊勇,但董卓心裡清楚得很,所謂“聚沙成塔”,人數眾多的他們匯聚在一起所能爆發出來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

只要聯軍成功突破虎牢關,必然會士氣大振,一路高歌猛進,直奔洛陽而來。而眼下洛陽城中還有這麼多心懷叵測、蠢蠢欲動的大臣們,若是在關鍵時刻這些人突然臨陣倒戈,轉投敵方陣營,那他董卓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以逃脫必死無疑的下場。

所以,無論如何,董卓都必須趕在局勢惡化之前,迅速帶領大軍和朝中官員撤離洛陽。

:()漢末黃巾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