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再回王城(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大商的忠誠度會提高,土地農作物的產量會提高。
總之,有文化的人將會大量湧現!
“各位教員,你們好!”子受向大家問好。
這裡的教員紛紛回應:“殿下好!”
他們在這裡學習,白吃白住,過了年開春就可以趕赴各個學堂任教了。
可謂是整裝待發,每個人心裡都憋了一股勁,要把大商文化發揚光大。
“你們是我大商第一批教員,你們每一個都是一面旗幟,你們每一個都會帶動一大批的人,因為在你們之後,將會有大批的教員出現,你們將是後來教員的老師。”
“你們擔負著教化的重任,未來的大商人民都將是你們的學生!”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身上揹負的責任,也充滿了濃重的自豪感。
“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子受把大大的話搬了出來,表達對在場教員的勉勵。
對教育,子受的期望值非常高,所以尤為重視。
十六國出使,子受已經圓滿完成,是時候向帝乙覆命了。
十一月二十,是子受計劃的啟程之日。
秋冬二女各率本部八百將士,共一千六百人,整裝列隊!
子受看著穿了新棉衣、新軍裝的騎兵部隊,心裡非常興奮。
這回是正兒八經的棉甲!
以前沒有棉布,做出來的甲冑只能算是麻甲,堅韌程度遠不至現在!
而且,棉甲還有保暖效果,每位戰士棉甲裡面還都穿了一套薄棉衣,冬天也不冷了!
戰士們都戲稱:小棉襖。
每位將士都綁縛在馬背上三十套“小棉襖”,這是子受帶給費仲他們的禮物,他們可是從徐城出去的兵,理應受到特殊優待!
多出來的小棉襖,是讓費仲他們作為拉攏部隊的籌碼。
呼笙兒大包小包的也準備了不少東西,讓子受直皺眉。
在子受要求下,將這些東西打包,綁在了兩匹戰馬背上。
呼笙兒的馬車也讓子受給否決了:“笙兒,如果用馬車,要跑將近二十天的,你也騎馬,五天就到王城了!”
呼笙兒以前沒怎麼騎馬,但由於子受的誘惑,還是遲疑著同意騎馬。
好在同行的有不少的女伴,呼笙兒也不覺得孤單。
而且這些女伴個個都是天姿國色,才藝無雙,瀟湘館的名角可不是蓋的。
一路上,子受和騎兵部隊可是大大的享受了歌舞琴瑟之福!
由於子受的行程並不緊,這一路拖拖拉拉的走了九天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