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子受專程造訪太史官府邸,會見向摯。

“我要統一大商文字!”

說出這個主張,向摯嚇了一跳:“你說什麼?統一文字?”

看到子受肯定的態度,向摯質疑:“可是壽王殿下,此舉阻力太大,實施起來,千難萬難!”

子受注視著向摯的眼睛:“太史官,你就說,統一文字好不好?”

“當然好,這可是天下文人夢寐以求的事,不止文人,所有百姓也必然贊同。”

向摯幾乎是不假思索。

“有了統一的文字,不單人們交流更順暢,民心也更加具有凝聚力,大商也將更加昌盛,”子受語氣鄭重,“我們是在做一件功在千秋萬代的大事!”

向摯的眼睛亮了,渾身充滿了幹勁。

子受微笑,有這位的支援,此事妥了!

子受安排給了向摯一個任務:協同其他史官,把他們所知的大商所有文字整理出來,並全部加上註解。

接到這個光榮任務,向摯他們馬不停蹄,夜以繼日的蒐集整理。

三天的時間,他們就整理出來了四百七十三個大商文字。

子受檢視了一番,甚為滿意。

然後他以《千字文》為參考,一一比對,又新增了五百多個文字,並給這些字加了註解。

這樣,就有了一千多個文字,每個文字都用一根竹簡寫在上面,都加了註解。

接下來,子受讓將這些字按照筆畫多少的順序排列起來。

斟酌了片刻,子受重新取來一根竹簡,寫上:《殷商字典》。

這一千多枚竹簡,將開啟殷商文化的繁榮!

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主要還是用毛筆寫字。

儘管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資料表明,商朝的日常書寫並非“刀筆文字”,而是使用毛筆!

當然,毛筆書寫的資料難以長期儲存,這的確是弊端。

那麼自己的《殷商字典》,為了可以廣泛流傳,還是刀刻為好!

為了完成此項工作,子受自掏腰包,投資一萬兩白銀,開了一家簡坊。

僱傭了上百個讀書人及工匠,製作雕刻竹片,牛皮繩串聯。

子受制作的竹簡,長度為四十厘米,寬半厘米,厚度二毫米。

這樣的一枚竹簡可寫三十字左右。

每支竹簡六克,一千支加上牛皮繩,總重量達到十七八斤!

根據工期,子受計算了一下,一個熟練工人,在準備好竹片、牛皮繩的前提下,一個月可以刻寫兩部。

這樣,《殷商字典》的價格,子受定為二十兩白銀。

其中五兩是工錢,三兩是材料成本,利潤為十二兩。

當然,這部字典,也只能是面對達官富商。

普通百姓是沒錢購買的,二十兩白銀夠四口之家一年的用度了!

鑑於此,子受斟酌之後,推出了面向百姓的三百常用字普及版。

竹簡小了一半,沒有註解,三百個字,僅僅使用不到三十片竹簡,重量也僅有一百克多一點。

定價為五錢銀子,一般不是特別貧困的家庭都能買得起。

《殷商字典》經過了半個月的趕工,第一批一百部面市。

讓子受沒想到的是,市場反應卻是比較冷清,很少有人來購買。

整整一天,才賣出三本。

也難怪,這個時期,識文斷字的人很少,周圍的人都不識字,你認識字有啥用?

除非你為了在朝中為官,或者為了經商。

為官,普通百姓幾乎是不可能的,商代王親貴族,大多世襲。

普通百姓沒有那個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