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劉表身死,請主公允許我以‘弔喪’為名,前往江夏向劉備打探訊息。”

孫權答應了,遂交代了魯肅一番,派他齎禮前往江夏“弔喪”。

魯肅來到江夏,正遇劉備、孔明和劉琦三人在花園議事。

他表明來意,將帛禮交給劉琦,說:“令尊之事我深表遺憾,望公子及早節哀順變,以定軍心。”

劉琦收下帛禮,謝道:“多謝魯大人的一番好意和提醒,我會的。”

魯肅和劉備、孔明客套了一番後,問:“皇叔想必也知曹操百萬雄師下江南一事,未知曹軍數量大概有多少?”

孔明聽了這話,想:“孫堅(孫權的先父)與劉表乃仇家,兩家豈有弔喪之禮?魯肅分明是打著‘弔喪’的幌子來探聽軍情的。”

他向劉備使了個眼色。劉備會意,說:“實不相瞞,劉某被曹軍一路追殺至此,只顧逃亡,並不知對方虛實。”

魯肅表示懷疑:“皇叔得到孔明先生指引,兩次火燒曹軍,怎會不曉敵況?”

劉備笑了笑,說:“劉某確實不知,魯大人可問孔明,或許他清楚。”

魯肅便問孔明。孔明說:“其實我也不太清楚,只知敵軍聲勢浩大,我軍目前只有暫避其鋒,不能應戰。”

“那孔明先生日後有何打算?”

“還沒想好,暫且在此避一避吧。”

“打算避到什麼時候?”

孔明想了想,說:“過一段時間,我們會去投靠蒼梧太守吳臣。劉皇叔與他曾有過一段交情,他應該會收留我們的。”

魯肅不屑一顧地說:“吳臣乃泛泛之輩也,難以成大事;何況他現在自身難保,又怎敢收留你們?”

孔明反問道:“依魯大人之見,誰不是泛泛之輩?”

“吳國主君孫權,即我家主公。他虎踞江東六郡,兵精糧足,且禮賢下士,在江東一帶早已招攬了不少英雄好漢,先生何不考慮去求助他?”

孔明嘆了口氣,說:“確曾想過,只恨無人引見;況且孫將軍與劉皇叔並沒有太多交情,怎可能收留我軍?”

“令兄諸葛瑾不是在敝邦當長史嗎?若得其助,不愁大事不成。”

孔明眼睛一亮:“魯大人言之有理。家兄諸葛瑾在貴邦謀事已有數載,應該可以幫上忙。”

他將寫書遣人帶給兄長一事告之。魯肅憨笑道:“原來先生早有安排了,剛才還被先生套了話呢。”

“唉,時勢所迫,現今唯有與孫將軍合作一條路了。魯大人,有你的支援,我相信一定可以成功!”孔明用勁拍了拍魯肅的肩膀。

魯肅可以明顯感覺出此人眉宇間所散發出來的銳氣,既高興又不安。他想:“劉備軍與吳軍聯合,對東吳而言是好是壞呢?”

其實,他的顧忌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孔明的智謀不下於江東任何一位謀士,在戰場上已不止一次地讓一直身處逆境的劉備軍扭轉戰局,雖然目前劉備軍仍處於劣勢,但至少可以說明,孔明以往所用的戰略都是成功的。至於劉備與軍民攜手共進之事,完全是劉備一意孤行的結果,與孔明並無太大關係,否則形勢也會有所不同。與劉備軍合作,東吳必然要動用大批軍力,這是否在孔明的計策之內?抗曹結束後,孔明將如何對待東吳?一方面,他擔心對方過河拆橋;另一方面,他甚至想,如果能招攬孔明為東吳效力就好了。

:()劍鳴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