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虎隊全軍攻來。五百步之外,我軍用大炮轟殺,那火炮如冰雹一般落在地上,遍地開花。你騎兵再快,我也能傷你一半。餘下一半,在一百五十步開外,我軍的火箭如雨點一般射來,再傷你一半。當你軍在五十步以內時,我軍用火銃射擊,又傷你一半。這時兩軍拼殺,我軍以逸待勞,而你軍驚疲之下,你說誰輸誰贏?”

此話一出,太術呆若木雞,一動不動。龍劍文見狀,知道自己口舌功夫奏效後,不禁暗喜。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原來太術想給劍文一計下馬威,不料事與願違,反被將了一軍。

二人一字一句,皆是機關。一問一答,盡為陷阱。雖是口舌之爭,卻也關乎一國尊嚴。萬一一語不慎,則會給人笑柄。

太術對其能言善辯,心中歎服。自己在京城待了數年,也算半個漢人。閱人無數,但龍劍文這等奇人,也是罕見。

“公子所言甚是。但小人有一事不明,七十年前,按公子所說,三大營所向無敵。在土木堡,我軍以區區數萬人,將明軍五十萬精銳全殲,不知其中原故,請示下。”太術問道。

“哈哈哈,問得好”。龍劍文笑道,他心中一驚,這個蒙古人竟知己知彼到這種地步。雖面如靜水,道心中絞盡膠汁。突然靈光一現。道:“彼戰不利,非師不精,乃奸臣誤之。”他說到此處,見太術一臉漠然。龍劍文知道,今天不說個所以然來,恐難以叫人信服。

龍劍文正了正永襟,肅道:“土木堡之敗,非君無能,非師無力。但敗了就是敗了,本王不作評論。但我想說的是北京保衛戰。土木堡戰敗後的北京城,軍無戰力,民無戰心。皇帝被擒宮中群龍無首,人心渙散。即便如此,再也軍先數萬鐵騎圍攻京師,最後不也無功而返麼!一支軍隊再強悍,若將領無能,也是徒然”。

太術聽完單點頭稱是,但眼神中卻是半信半疑。

龍劍文見狀,又道:“大明絕非大宋,我朝奉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狂稷’之訓。一旦有外族入侵,我軍民一心,同仇敵愾。就如也先那般強大,我軍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會將他打回老家。”說著見他信了七分,為了讓他心服口服,轉而又道:“當年的成吉思汗所向無敵,不可一世。縱橫四海,征戰八方,那是何等威風。他征服西方諸個帝國,耗時不過二十年,被其稱為‘上帝之鞭’。但對於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整整用了五十年。在那片土地上,你們無比強大,但也不過統治了九十年而已。你們引以為傲,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臥居北方,佔盡天時地利。不也被我朝徐達,常遇春兩位大將擊敗。最後退走草原,我太祖皇帝八次北伐,太祖皇帝又五徵漠北。這些不用我說了。”他說的慷慨激昂,熱血沸騰。直到看見太術面色紙白,啞口無言,才收口停下。

,!

太術無言以對,無地自容,只好岔開了話題。問道:“公子認為,治軍之道,在於何處?”二人邊說邊行,談話中又不知行了多遠。

“治軍如治水,不可硬剛、剛則易折,不可柔軟,柔則破亂。治軍者,需剛柔並濟,賞罰分明。加之仁,信,智、勇、嚴,方能克敵治勝”。龍劍文尋思道。他並未帶兵,但在京城之時,早已將《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兵史之書,嫻熟於心。

太術一聽此話,大呼為好。口中更是溢美之聲不絕,又道:“那為將為兵者,當以何道?”

“兵在精而不多,將在謀而不在勇”。劍文回道,

“公子有膽有識,博學多才,又誅殺了劉謹,成了大明的王爺。這將來必能如花似錦”。太術道。

不知不覺,二人已到了中軍汗帳。遠遠望去,只見中心黃色營帳,好像圓月一般。四周的白色營帳好似無數顆星星。這“眾星捧月”之景,在這白天,可謂罕見。龍帳威武霸氣,長徑數丈。其門前千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