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傳令,全軍就地駐紮。現在可不是責問的時候,現在需要禮敬。”
秋7月庚辰,鄭成公卒,僖公即位,子罕當國,子駟為執政,子國為司馬。
得到這一訊息,晉軍停留在宋境,等待鄭國訊息,有點進退兩難。晉軍的猶豫是出於春秋時的禮節,春秋時代講究不趁人國喪發動侵略………因為“納徵”的事情,要等到新一屆領導班子確定,才能跟對方談。當時,各國都大致遵守著這項不成文的規定,故此荀罃正打算派出使節通知鄭國,同意在鄭國國喪期間兩國休戰。
此時,鄭國國內,多數大臣也主張歸附晉國。但執政子駟決定恪守成公遺囑,沒等荀罃派出使節致喪,鄭國軍隊已經出戰了。
鄭軍迎戰了,那麼晉國便沒有了顧忌。七月末,晉軍又開始向前推進,在宋國與鄭國的邊境上,晉軍匯合了由宋國華元、衛國孫林父、魯國仲孫蔑(孟獻子)帶領的各國聯軍,連同曹人、邾人的軍隊一起跨過宋國邊境進入鄭國。八月,雙方前鋒在戚開始接觸。
“由新軍打頭陣吧!趙兵與鄭兵是老對手了,小武初次上陣就追得鄭國國君滿地跑,二次上陣又追殺鄭君上百里,這次小武你再追著鄭君跑一段路。只是,新軍佐,這次你可得悠著點,現任鄭君屁股底下的椅子還沒坐熱,你不要再把人嚇死了。”開戰了,荀罃意態悠閒的調侃。
趙武態度也很悠閒:“我怕新軍一出去,對面的鄭軍就開始逃跑,那就不好玩了。”
對面,鄭國的軍隊派人來宣戰(辭問)了。
這次出戰,因令狐頡沒有隨軍參戰,趙武作為唯一主將,不能出陣答謝敵方的致辭,所以這種活兒,由上軍尉祈奚擔任。雙方在兩軍陣前彼此禮貌交談以後,祈奚回車。
齊策盯著鄭國的軍隊,笑著說:“恐怕主上真說著了,子駟宣戰(辭問)的時候面色驚慌,他的御戎手足無措,走路都不看道。也許我們一出戰,鄭國人就跑了。”
中軍傳來命令:“智伯有話:鄭國正在國喪,我們不能逼迫過甚。所以,鄭軍如果退卻,新軍佐不得過度追殺。”趙武懶洋洋的回答:“知道了!”
隨即,趙武揮手下令,師偃催動著軍鼓,趙兵開始出營列陣了。
果然,駕駛輕車的趙兵才一出現列陣,對面的鄭軍已經站不穩了,佇列邊緣已經有部分鄭兵三三兩兩的逃亡,子駟彈壓不住。上一場戰爭中,趙氏兵將的兇惡給鄭國軍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一看,出戰的仍是車軸上帶著長長三稜刺的輕型戰車。經歷過上一次戰爭的老兵已經開始打哆嗦了,他們恐懼的向身邊的新兵敘說著往事。隨後,恐慌如同波浪一般開始擴散。
趙兵陣型內,趙氏軍官開始彙集于軍旗下,齊策佈置任務:“出擊的號令下達後,我允許每個徹行向前突擊百餘步,但賓士到現在鄭軍所處的位置,如果鄭軍已經開始逃亡,各徹行不得追擊,必須就地止步。但要同時大聲喊出衝鋒的吶喊,以便讓鄭軍更加慌亂。”
趙氏私兵自然明白齊策如此佈置的含義,他們點著頭而後轉臉看著財迷心竅的家主。
武士崑調侃說:“可惜鄭國這次國喪,讓我們不好意思下手大搶特搶,如此一來,我們這趟出征豈不要空手而回?”
趙武苦著臉說:“沒錯!我虧大了。這哪是戰爭,分明是旅遊。徒勞地耗費了糧食不說,各位來此轉悠一趟,今年又不用向我交稅了,苦啊!這日子,沒法過下去了。”
趙軍軍官們都笑了,齊策看到他們散漫的態度,嚴厲的提醒:“雖然禁止我們追殺,但衝鋒的時候,各位依然要竭盡所能。我們只有這一次衝鋒的機會,如果眾軍懈怠了,恐怕就嚇不走鄭軍了,那樣,我們不免要進行一場苦戰。”
可惜,齊策的擔心是多餘的。趙兵排好攻擊陣式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