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清聯軍前進路上的障礙。
許國說起來很有名。他是炎帝后裔伯夷之後………伯夷叔齊嘛!傳說中不做官逃入深山中的那倆賢人。真實的歷史是:伯夷的後代是許國國君,子爵。現在的許國,位於當今河南許昌一帶。
趙武跺腳:“麻雀雖小也有骨頭,許國可是一個國家啊!我們新軍只有半個軍,去攻打許國一個國家,你這不是為難我嗎?”
荀罃笑了:“我料許國不敢動手!我們是霸主,哪怕我們只派出一個使節去,許國國君也要老老實實,俯首聽命。現在我們派半支軍隊去那裡,我還嫌去的人多了。不過,既然出動了軍隊,不能不打。你去隨便找一小城,拿下它……我聽說你缺奴隸修路,那小城裡的居民全歸你。這樣的好事,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趙武一聽,立刻坐不住了:“早說嘛!我計程車兵還能趕路,如今天色還早,我現在就動身。”
荀罃勸說:“你計程車兵還能趕路,魏家計程車兵恐怕走不動了。”
趙武大包大攬:“沒關係,許國,我趙氏包打了………你剛才說許國不敢動手,你確定嗎?”
荀罃大笑:“分肉吃的事情,你可不能獨吞。你可以先走,我讓魏氏的軍隊稍作休整,跟上你們的腳步。”
由副元帥、第二執政下令,自然比趙武出面要好。趙家的軍隊全部換成了騎兵狂奔而出,隨後,一萬五千名輔助兵也推著小車,浩浩蕩蕩的尾隨。魏家士兵正在愕然,荀罃解釋的命令到了。有肉吃,哪怕再沒有力氣,人體內也留著點吃奶的力氣,魏家士兵坐不住了,立刻開拔。等他們跑出虎牢城,趙氏的軍隊早跑的沒影了。
魏絳的兒子魏舒讚歎:“早聽說趙氏計程車兵動如脫兔,鄭國曾集結全國的軍隊追趕他們,追之不成還被趙武反咬一口。今日一看,說他們動如脫兔,已經是怠慢了。他們簡直象風,只一眨眼功夫,能跑的連影子都找不見了。”
魏絳回答:“風颳過地面,總是會留下痕跡。三千兵馬、一萬五千羨餘出動,他們的腳印就是路標………不用搜尋了,武子很謹慎,他走過的路,一天之內決不會受到攻擊,我們跟著痕跡追。哈哈,趙武子雖然待人寬厚,但他可不是一個大方的人,我們的軍隊趕到晚了,他是不會給我們留一點剩湯點。”
魏舒馬上喝斥手下:“聽到了嗎?你們還等什麼?拿出吃奶的力氣,快追!”
魏家士兵緊跟慢跟,在地平線末端,他們終於發現趙氏士兵的蹤跡。但戰鬥已經沒他們的份了,只見一名趙氏武士頭目得意洋洋的站在一處村塞頭,目睹著趙氏輔助兵驅趕許國的百姓。村塞頭上留下的痕跡表明,這裡發生的戰鬥並不劇烈,甚至有可能當地人還沒來得及抵抗,就被趙武破城而入。
魏絳沒有說話,他仔細打量著戰鬥的痕跡。希望能從中找到點什麼,魏舒則轉向那名趙氏小頭領,問:“你們家主吶?”
武士首領躬聲回答:“家主已經趕往了許國國都,這裡只留下部分人手。家主下令,為了懲罰許國的不恭,我們要拆毀這座小城,把所有的人都變為奴隸,帶回晉國。”
春秋時生產力低下,野生動物繁育的比人的數量多。加上這時代又處於封建時代,為了抵禦野獸,或者為了劃分自己的領地,所有的人類聚集點,都用圍牆圈起來。這時代,大一點的城市被稱為“國”;次一級的被稱為“城”;類似現代小村落的聚集點,則被稱為“邦”。
眼前這座聚集點不能稱為城,頂多是介個“邦”。它外圍扎著一層木柵欄,唯有大門處修起了幾個土壘。目前這個小邦的寨牆完好,木柵欄上插著幾根寥寥無幾的箭,四周沒有血跡,似乎趙兵射了一輪箭就藉助馬的速度衝入小邦。小邦裡的人畏於趙兵的強大,也沒有做劇烈的抵抗。
魏舒還想說什麼,